返回1742.我就是没有找到那个切入点(第1/2页)  伙计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742.我就是没有找到那个切入点

    东西方文化的不同,从而也导致了思想观念、生活习惯、艺术表现的不同,也就导致了工业革命与固步自封、炮舰政策和怀柔国策、八国联军和辛亥革命、火烧圆明园和礼待友邦、烧杀抢掠和秋毫不犯、中庸之道和五四运动、弱肉强食和韬晦国策,和平演变和颜色革命,粉碎敌人的封锁和改革体制、开放门户的不同……当然也包括油画和水墨画。

    一般地说来,中国画注重主观,西洋画注重客观;中国画注重神韵,西洋画注重形似。两者比较起来,其中存在有下列的五个不同之处:中国画盛用线条,中国书画同源,作画同写字一样,随意挥洒,披露*怀,而西洋画线条都不显著,直到19世纪末,西方画家开始模仿起中国画中的线条,才有了后来的印象派。西洋画极其注重在平面上表现立体物的透视法,力求肖似真物,不过随着摄影技术的提高,西洋画的这个刻意追求逼真的艺术手段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和威胁,于是只好向中国画学习,不受透视法的拘束。

    西方人学习绘画会学习艺术解剖学,之所以有异于生理解剖学则在于后者讲的是人体各部的构造与作用,前者则专门讲解人体各部分的表现形状。因为西洋画注重写实,必须描得如同真正的人体一样。但中国画家从来不需要这种学问。中国人画人物,重在表现出人物的姿态的特点,却不讲人物各部的尺寸与比例。虽然身首比例极不对称,却这恰恰是中国画的好处。中国画就是要追求印象的强烈,所以扩张人物的特点,使男子雄伟、女子纤丽,充分表现其性格,所以不用写实法而用象征法,不求形似,而求神似。

    其实东西文化不同,东西方绘画也有极大的不同。比如中国画不注重背景,西洋画很注重背景。所以中国画的画纸上留出空白余地甚多,西洋画就不然,凡物必有背景,画面必须全部填涂,不留任何空白。还有中国画到了唐代以后,一直到今日,山水常为中国画的正格,而西洋画自从希腊时代起,一直以人物为主要题材。从中世纪的宗教画到后来的人物肖像,再到现在**画仍为西洋画的主要题材都是如此。

    由此可见中国画立意高远,西洋画趣味平易。如果从艺术研究的角度出发,西洋画肯定比不上中国画的精深;但是,中国画向来都仅仅只是文人雅士的一种艺术修养的象征,自古以来就有些阳春白雪、和者盖寡的高贵意思,而西洋画的普通,恰好为普及民众的美术欣赏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这一点上,中国画的确是望尘莫及。

    中国画与西洋画的差别,也是由于写实与传神的不同而产生的。中国画是东方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和那些在西方随处可见的西洋画比肩而立自然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两者所不同的,除了绘画材料不一样而外,更重要的区别是中国画讲究立意和意境,而西洋画则讲究色光和透视。我的目的就是通过试图充分的想象空间,让思维如天马行空般驰骋,把一个很**、很温馨的立意,通过西洋画的形式融入画内画外的意境,从而达到艺术欣赏的**。

    可惜,我就是没有找到那个切入点。

    一副好的美术画作,传达的不仅仅是画面上的表象,而是更深一层的一种意境,就和唐诗宋词元曲一样,能曲径通幽的才是好文章,一篇直白的文章不管再怎么辞藻华丽,也不能算是一篇好文章,美术绘画也是如此。

    我知道油画的源流、流派和发展史,也知道色层语言和覆色法;知道绘画技法的挫、拍、揉、线、扫、跺、拉、擦、抑、砌、划、点、刮、涂、摆等等应该如何运用,也知道灵活运用焦点透视法的建立使绘画可以通过构图形成幻觉的深度空间,画中的景物与现实中定向的瞬间视觉感受相同;明暗法使画中的物象统一在一个主要光源发出的光线下,会形成由近及远的清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