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751.油画的中心(第1/2页)  伙计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751.油画的中心

    绘画是一门艺术表现形式,如果排除尺幅的大小、内容的选题,中国画大多都是即兴而作、一气呵成、一挥而就,为了赚钱,白石老人曾经一天画出几十幅他所擅长的虾,那就仅仅是泛泛之作了;西洋画大多都是慢条斯理,或者边画边改、或者精雕细琢,耗时一两个月很寻常,有的还会长达半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其实这也是因为西洋画的本身所决定的。

    油画的中心是人物,而在画人物的每一个步骤之间都会有很大的讲究。在将熟褐加入松节油使之稀薄、透明,用大猪鬃笔涂在整幅画布上形成底色以后,就可以开始画人的最暗区域的头发。画头发一定要用稍厚一点的颜色,因为在我的那幅画中,女主角的头发遮住了几乎整个脸部,但它应该能通过那样的遮盖表达出画中人的强烈表情,所以很重要。

    然后就可以把女主角的身体的其他形象清楚地画出来。这就需要用软布沿着她藕节般的手臂和拱起的膝盖上部表面擦去一些原来的调子,用猪鬃笔在女主角亭亭玉立的腿部和平滑的背部擦去更多一些,以造成亮的层次。就可以开始在女主角的轮廓上画出所有的主要亮部,除了最终有特别亮的部分外,调子和形状都应该是正确的,位置也必须恰当。

    重要的是上色。关键是用各种不同的方法上色。在女主角的前臂和背部的肩骨**,用重而平的笔触;在她那笔直的**、圆润的膝部和大大的**,基本上是用调色刀;在她身体的一些暗部,必须用薄而透明的颜料。在整个加工过程中,保持暗部的透明性十分重要,因为强烈的不透明的亮部和浓厚的透明的暗部相互作用,就会给女主角带来透视度和立体感。

    人体解剖学在绘画上的运用使得油画中的人物造型有了如同真实般准确的比例、形体、结构关系;焦点透视法的建立使得油画通过构图形成幻觉的深度空间,画中的景物与现实中定向的瞬间视觉感受完全相同;明暗法就会使得油画中的物象统一在一个主要光源发出的光线下,形成由近及远的清晰层次。

    我喜欢注重油画色彩的表现力,可以用明度接近、色相略异的明亮色彩构成富丽堂皇的金**调,透明颜料的多次复叠,忽厚忽薄的笔法,又使色彩与形体有机溶合,造就出质感效果;我喜欢强调油画的光感,运用色彩冷暖对比、明暗强度对比、厚薄层次对比进行光感的创造,形成画面的一种戏剧性气氛;我也喜欢用笔触的运动来传达自己的情感,因为笔触的轻、重、缓、急和运动方向不仅使被塑造的形象显出生动感,笔触自身也具有艺术表现力。

    我喜欢运用丰富的色彩对比来感受油画的魅力,增强色彩的明亮度和华丽感,用色调来体现作品的时间、环境、气氛,用于烘托艺术主题,构成画面意境与情调的重大意义;也喜欢像印象派那样以色光混合原理解决油画的色彩问题,淡化景物的体积感,强化了色彩因素,不再依靠明暗和线条形成空间距离感,而依据色光反*原理,用色彩的冷暖形成空间。

    在美院的那四年时间里,刘文博的传授下,我已经会很熟练的用调色刀将厚的横笔触在画布的粗糙表面结构上形成的一些刺眼的斑点轻轻刮去,也会用有美丽柔和的笔触的画笔将油画中的那些难看的、粗糙的笔触弄光滑些;当然会很关注并致力于油画的边线处理,也知道在油画中揉合水墨画的特长,使之在明暗之间、动静之间、线条之间都有一种新颖的感觉。

    刘教授教给我的不仅仅是绘画的技艺,而更重要的是对绘画的态度。

    他首先会指出中西方绘画之间的不同,如果中国画尚意,那么西洋画则尚形;中国画重表现、重情感,西洋画则重再现、重理性;中国画以线条作为主要造型手段,西洋画则主要是由光和色来表现物象;中国画不受空间和时间的局限,西洋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