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2190.开天眼(第1/3页)  伙计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2190.开天眼

    究竟那天和小囡囡第一次相见,玉林大师在那个小丫头的脸上看出了什么而突然会那么动容、为什么大师对隆醒方丈仅仅只是耳语了一句就使得那个同样见多识广、而且处事不惊的老和尚也会大惊失se,而且不顾钟玉^卿的反对,十分坚决、不容置疑的就将那个刚满一岁女婴留在了宝通寺,做出了一个比当年留住木青莲更加惊世骇俗的决定?没有人能知道,也没有人能猜得出,完全是个谜。

    由于等级森严,也由于德高望重,宝通寺里的那些僧众对于收留小囡囡没有任何异议,尤其是已经有过先例,而且在那座除了一心向佛、心无旁骛的寺庙里,那个好看的一塌糊涂、娇^嫩得像一朵花似的小丫头本身也是一抹亮丽的风景,自然会很欢迎。可是值得奇怪的是:木青莲那是因为无家可归,妈妈也没有了,佛家就有义务慈悲天下,而小囡囡的妈妈还是好好的,人家不过就是来打听一下弘谦的消息,怎么就凭着两位老和尚的一眼之缘就将小囡囡强行留下了呢?

    那段时间里,关于那个谜的各种版本在宝通寺传得沸沸扬扬,还是木青莲胆大,抱着小囡囡就去问隆醒方丈,那个老和尚牵着那个好奇的小丫头在佛堂里转来转去,只是回答了她三个字:不能说。那可是一句经典的禅机妙语,怎么解释都有道理。再去问玉林大师,大师会抱着那个小丫头站在花架下看蝴蝶飞,给她念了一shou同样充满禅机的宋人王安石的《登飞来峰》: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zui高层。

    和小囡囡的那个嬢嬢一样,弘谦的那个女儿的大名也是玉林大师给取的,叫王凤仪。凤仪就是凤凰来仪、或者有凤来仪,古代认为是一种吉祥的征兆。出自《尚书·益稷》:《箫韶》九成,凤凰来仪。晋成公绥《啸赋》里也解释说:百兽率儛而抃足,凤皇来仪而拊翼。叫王凤仪的人很多,其中zui著名的莫过于清朝乾隆年间的一位著名画家,还有一位就是在中国近代宗教史上很有名、也非常奇特的一位宗教理论家和实践者。有僧人问过那个叫王凤仪的小囡囡,她为什么会留在宝通寺里,小丫头奶声奶气的回答:云爷爷说,我是宝通寺的花!所有人都说那句话同样也充满了禅机。

    所谓的禅,就是禅宗僧人的一种修行方法,而禅机却是其中的得道高僧的某些涵义深远的言论或者动作。按照佛教的说法,所有的人都是生活在虚妄之中,这个世界的真实相俗人不知道,所以就得止观。止的是心,观的也是心,也就是让那颗经常胡思乱想的心保持平静,有心才有认识。所以,就必须外熄诸缘(使自己不受外界影响)、内心无喘(使自己的心寂静)、心如墙壁(身与心都不动)。可是弘律师哥坦言过:先有小师妹,再有小拐子,还有小囡囡,宝通寺真的是有凤来仪呢!

    不过那些猜测和禅机都是大人的事,与王凤仪无关:那个小丫头被她的妈妈说成是和她爸爸一样的人,见异思迁,*。担心把自己的宝贝女儿留在宝通寺,到zui后连自己的妈妈都忘记了,王凤仪就会给她一个吻:所以云爷爷才说我是我爸爸的女儿嘛!

    钟玉^卿就依依不舍的一个人回到京城去了;那个已经长成大女生的木青莲就责无旁贷的负责起了王凤仪的一切生活起居,那个小囡囡也很喜欢她,天天像小狗似的跟着她,还很自豪地说:长大了,我也要和嬢嬢一样漂亮!

    木青莲去上学的时候,小囡囡是属于弘律的,已经照顾过小师妹的大师哥在照看自己师弟的女儿的时候早就熟能生巧了,就肯定会得心应手的,以至于那个小^嘴很甜的小囡囡还很自豪的逢人就说:我也是大师伯的女儿!

    不过已经是讲师的弘律也很忙的,在他忙的时候,小囡囡就会跟着玉林大师待在一起,不过就是牵着她在自己的那座小院转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