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六章 信息量海大(第2/3页)  深山寻宝记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那天他跑到十几里外的县城赶集。赶巧遇见一个村镇的老熟人,此人不盗墓,是个做正经手艺的老实人,此人摆摊卖包子。

    毕竟洛阳乃至整个河南都盛产麦子,以至于当地人日常生活都离不开各种美味又营养的面食。

    毕竟乡里乡亲,双方见面免不得要打招呼,他见这人忙着用一把筒瓦状的短柄铁铲在地上挖了一个竖直的小圆坑,以便插入棚柱。

    此人用此铲往地下一戳,提上来时带出不少土,一下子触发了他的“灵感”。

    这东西有点意思,如果用以挖盗洞,可比那铁锨轻巧灵便多了,特别是能带上地下深处的原土,利于判断地下不同地层情况。

    于是他找了张纸,照着铲夹画出一张原大图样,回家后马上找铁匠按图打造,一试果然得心应手,效果不错。

    此后在同行的大力支持下,这门技术逐渐发扬光大,而洛阳铲的身影遍布大江南北,就连外行人士也有所耳闻。

    如果是一把好的洛阳铲打制完毕,再装上富有韧性的腊木杆并且接上特制的绳索,就可以轻松打入地下十几米,甚至几十米深处,铲子提起之后,铲头内面会带出一筒土壤。

    就这样铲头不断向地下深钻,盗墓贼对提取的不同土层的土壤结构c颜色c密度和各种包含物进行分析,如果取出来是生土,说明这块地没被动过;反之如果是经过后人动过的熟土,地下就可能有墓葬或古建筑。

    如果提取土壤中发现有陶瓷c铁c铜c金c木质物,就可以推断地下藏品的性质和布局。经验丰富的盗墓贼凭洛阳铲碰撞地下发出的不同声音和手上的感觉,便可判断地下的情况,比如夯实的墙壁和中空的墓室c墓道自然大不一样。

    久而久之,这项技术名声在外,终于有一天被隔壁的考古队员学会。于是昔日上不了台面的小小洛阳铲,一下子跃升为考古用具,仿佛一下子荣耀加身。

    “有了洛阳铲之后,我们就可以知道地下墓葬的具体位置。”浩子颇为得意的直笑。

    跟北方洛阳c关中等地不同,南方许多地方土薄石多水位高,“洛阳铲”无用武之地,但在北方,洛阳铲的功用被放大数倍。

    因为利益关系,南方盗墓贼可以千方百计想出各种方法,去对付埋藏地下深处的墓穴。当地盗墓贼“因地制宜”,经过长期不断摸索总结,形成一套觅宝c识宝的方法和技巧。

    湖南一位学者与民间古玩文物贩子打交道多年,借机了解c研究解放前长沙周围地区的盗墓贼的办法和技术,归纳为“望”c“闻”c“问”c“切”四字诀。

    首先“望”是望气看风水。那些老盗墓贼经验丰富,又多擅长风水之术,故而每到一处,必先察看当地的地势,看地面上墓碑和封土已平毁的古墓坐落何处,只要是真正的风水宝地,一般都有大墓,墓中宝物更是多到数不清。

    擅长此类技巧的盗墓贼,也必然是业内的杠把子。

    其次“闻”即嗅气味。有此奇术的盗墓贼专练鼻子的嗅觉功能,他在盗掘前,只需要翻开墓表土层,再取一撮墓土放在鼻下猛嗅,居然就能够从泥土色中辨别墓葬时代,并根据土气味判断是否被盗过。

    据说功夫最好的可以用鼻子,居然辨出汉代墓土与唐代墓土的微妙气味差别,其准确程度令人惊叹。

    然后“问”就是踩点。善于此道者,往往先把自己扮成风水先生或相士,游走四方,尤其会注意那些上风上水之地,又或者山势巍峨之地和再或者出过将相高官之处。

    此类人士大多能说会道,特善于与那些有文化的长者老人交谈古论今。每到一处,均以算命先生或风水先生身份,拜访当地见多识广的老人,从最普通的交谈中,获取古墓信息与方位。

    这种人有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