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9 章(第1/4页)  永乐大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因构疾,崩。于是孙始得立”。明人郑晓说 “此妄说”也,洪武壬申(二十五年)四月丙子懿文太子薨,是年九月,庚寅诏立允为皇太孙,太子卒后未半年。当是时,高后崩已十一年矣 (洪武十五年壬戌八月高后崩)。 朱元璋为什么不立燕王,而断然立朱允为皇储,明人早有中肯的分析:“虽以文皇帝之圣也,称智虑过人,酷类太祖者而宁真之藩封,太祖固曰:‘自我创天下而以天下传之庶孳,万世而下有庶夺孳抗宗者,我开其乱也。乱传而万世之传,足虑焉。’高皇其忍乎哉!”质言之,朱元璋坚守嫡长继承制,是为了政权的巩固。在皇位继承上,再次出现不稳定因素是显然的。长兄朱标做太子,诸弟尚且纷争,年少的侄子做皇太孙,更不被诸叔放在眼里,他们难以尊奉这个小孩子为君主。对此,朱元璋也不免忧虑在心。

    一天夜里,朱元璋看见黄白两条龙冲进大殿,争斗得难解难分,最后,那黄龙得胜腾飞而去,白龙战败蜒于地。朱元璋顿时惊醒,原来是一个梦。第二天早上,朱元璋视朝,一入殿门,就见到皇太孙在殿的右角,而燕王却在他的左前方。当时以左为上。皇太孙身为皇储,与至尊无二,燕王竟敢对他如此侮慢!朱元璋不免大惊,他从这事悟出燕王夺嫡的野心。对此,他没有声张,但却下了一道严酷的命令。他命令朱棣离开宫中搬到别苑去住,并且不许宫中给他送食物。高皇后可怜朱棣的境遇,于心不忍,便偷偷地给他饮食,朱棣因而得以不死。过了很久,朱棣才被释放。 这件事也许是出于附会,但它却说明朱标死后,诸王对皇位的窥伺较前更为张狂。

    礼是中国古代区分贵贱等级的重要手段。洪武二十九年八月,朱元璋命令廷臣重议定诸王见东宫礼。东宫代指皇储。这时即是皇太孙允。廷臣说,诸王见东宫之礼已有定仪,这便是在洪武十二年二月议定的礼仪:凡亲王来朝,具冕服见天子毕,次见东宫,引礼官引王由文华门东门入至文华殿前,西向立。东宫具冕服,执大圭,詹事府六员导出,升座。东宫臣左右侍从,引礼官引臣就拜位行四拜礼。东宫坐受毕,东宫与王俱衣常服,至后殿序家人礼。这次重新议的是家人礼。原来,懿文为太子,作为长兄,诸王下之犹自有言,如今允为皇太孙作为诸王的侄儿,家人礼就要重新规定了。议的结果是:诸王见过东宫后,由文华殿东门入至后殿,诸王要与东宫叙家人礼。这时他们都改换常服,王面西而坐,东宫面东而坐,皇太孙要向诸王行四拜礼,王坐而受礼。礼毕叙坐,皇太孙仍坐中南向,诸王列于东西两侧。 这是个矛盾而尬尴的场面,诸王以叔父之尊,而屈居后位,要向侄儿跪拜,心中自然不服,皇太孙以皇储之尊又要向诸叔四拜,必然也感到威胁。这里隐藏着极深的矛盾。据传,一次燕王朱棣与皇太孙朱允在一起,曾以手拍允的背,开玩笑地说:“不意儿乃有今日!”朱元璋早对朱棣有戒心,他老远地望见这个场面,不禁说:“何为挞皇太孙。”朱允说:“臣叔父爱臣故耳。” 反替他回护。

    其实,朱允已明显地感到了诸王对他的威胁。朱元璋也从洪武元年杀叶居升时的思想中解放出来。他曾经深以诸王为干城,他对朱允说:“朕以御虏付诸王,可令边尘不幼,贻汝以安。”允说:“虏不靖,诸王御之,诸王不靖,孰御之?”朱元璋一时无言以对。他问允:“汝意何如?”允说:“以德怀之,以礼制之,不可则削其地,又不可则废置其人,又甚则举兵伐之。”朱元璋说:“是也,无以易此矣。” 朱允还曾与侍读、太常寺卿黄子澄谈到这事,一天,他们在东角门上,朱允对黄子澄说:“诸王尊属拥重兵,多不法,奈何?”黄子澄回答说:“诸王护卫兵,才足自守,倘有变,临以六师,其谁能支?汉七国非不强,卒底亡灭。大小强弱势不同,而顺逆之理异也。”他从军事力量的对比上,从封建礼法的顺逆上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