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12 章(第1/4页)  永乐大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里停泊,同时又是军事咽喉。吴元年徐达带兵北伐,就是先控制了通州,才逼迫元顺帝北逃塞外的。这次通州不战自克,镇守通州的卫指挥房胜率众归附燕王。北平的东北方向是军事重镇蓟州,这时由都指挥使马宣、镇抚曾浚把守。张玉提议攻打蓟州,他说:“蓟州外接大宁,多骑士,不取恐为后患。” 大宁是蓟州以北喜峰口外的广大地区,东连辽左,西接宣府,是军事重镇,洪武时在这里设立了大宁都指挥使司,封宁王镇守其地。据称宁王善谋,带甲八万,革车六千,所属朵颜三卫骑兵皆骁勇善战 。因此,控制蓟州,防止它与塞外宁王的结合是当务之急。张玉带兵到蓟州城下,企图劝说马宣投降,马宣不降,张玉派兵环城攻打,马宣出城迎战,兵败被擒。骂不绝口,与曾浚一同被杀 。守城的指挥毛遂献城投降 。张玉乘胜连夜开赴遵化。他告诫将士不要滥杀,他说:“行师以得人心为本。”到遵化城下,他简选勇士,在夜鼓四时分悄悄登城。潜入城中的先锋打开城门,大军进了城,城中的中军才发觉。遵化卫指挥蒋玉、密云卫指挥郑亨见大势已去也投降了燕军 。

    北平都指挥使余■退出北平后,控制了居庸关。余■简练士卒,集合了数千人,仍准备反攻北平 。居庸关是北平的北部咽喉,是出入塞的必经之路,号称北门锁钥。朱棣说:“居庸关山路险峻,北平之襟喉,百人守之,万夫莫窥,据此可无北顾之忧。今余得之,利为彼有,势在必取。譬之人家后户,岂容弃与寇盗。今乘其初至,又兼剽掠,民心未服,取之甚易。若纵之不取,彼增兵守之,后难取也。”于是,命令指挥徐安、钟祥、千户徐祥等率兵前往攻打 。余且守且战,不见援兵到来,难以支持,便弃关北走怀来 。这时都督宋忠带领部伍向北平进发,拟走居庸关入塞。途中听说居庸关失守,无法前进,便退保怀来。这时余的部队也退到了怀来。朱棣得到捷报,大为高兴。他说:“使贼知团结人心,谨守是关,虽yù取之,岂能即破?今天以授予,不可失也。”他深知居庸关的重要,便派了千户吴玉带兵前往把守。

    怀来离居庸关不过数十里,余与宋忠的大部队汇合,仍是进取居庸关,直逼北平之势,对燕军是个严重的威胁。朱棣对诸将说:“宋忠拥兵怀来,居庸关有必争之势,因其未至,可先击之。”他企图用先发制人的办法迅速攻取怀来。但是宋忠的兵马有三万之多,余■所将也有数千人之多。燕王护卫精壮早已被宋忠抽走了不少,现在虽然北平城内的守军都归附了燕王,但守城和东征占用了不少力量。朱棣无法拿出足够的力量与官军作战。不要说压倒对方,就是旗鼓相当也不可能。诸将因而说:“贼众我寡,难与争锋,击之未便,宜固守以待其至。”诸将打算以逸待劳,以守为攻。朱棣说:“非公等所知。当以智胜,难以力论。论力则不足,智胜则有余。贼众新集,其心不一,宋忠轻躁寡谋,刚愎自用,乘其未定,击之必破。”

    论力则不足,以智则有余

    七月十五日,朱棣率马云、徐祥等马步精锐八千,从北平出发,卷甲倍道而进。这条路对朱棣来说太熟了。他曾几次带兵从此出塞北征。大队人马出建德门,走清河、沙河古道。时值初秋,骄阳虽有余威,但已不复盛时那样炽热。道边的禾苗树木却依然是葱郁青翠的,时时透出带着草木气息的yīn凉。朱棣骑在马上,望着这山水道路,不禁想到往日的被命出征都是为了朱家的天下,而今这一仗却是为了自己。而这次作战又与往日不同,北出沙漠能否遇敌获胜,了无成算,今次出征却期在必胜。想到此,他不由得面带喜色,挥鞭令将士加速前进。军过昌平,渐入山中,道路崎岖蜿蜒,路边连山如成列的仪仗迎接燕军。他向前望去,前锋已经随峰回路转,进入了深山,回首一望,大队在蜿蜒前进,殿后的军队还没转过山来。真是雄关铁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