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26 章(第1/4页)  永乐大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投河自杀而死。彭与明撕裂冠裳,改换姓名与刘伯完等都不知去向。王贵因监护军饷而被俘,被朱棣释放后,走还凤阳,跟随知府徐安参与防守任务,仍与燕军作战。

    直趋长江

    在朱棣带兵南下,北方空虚之时,建文帝接纳了齐泰、黄子澄的建议,调都督杨文率领辽东兵十万前往济南,与铁铉合兵,以断绝燕军的后路。但这支军队行至直沽,便遇到了燕将宋贵等人的拦击而失败,竟无一人到达济南。这时已是五月初一日。

    在南方,朱棣的军队继续向南挺进,五月初七到达泗州。泗州在凤阳府地界内,在府正东偏北二百一十里。南滨淮河,有汴水自城北向南流入 。凤阳府是朱元璋的老家。朱棣一进泗州境,便百感jiāo集。他从就藩离开南京,就一直没有再到凤阳来,他又想起了当年与众兄弟一道回老家祭祖坟的情景,父亲太祖高皇帝希望他们个个成材,以支持大明江山,没想到高皇帝一闭眼大家便兵戈相向,但此时燕军大兵压境,泗州竟是一片和平景象,毫无战争的准备。难道他们对不久前近在咫尺的灵壁发生的战斗一无所知吗?

    大军开到泗州城下,只见城门洞开,守城将领指挥周景初等早已率众等候在城外,原来他们是要献城而降的。周景初先命人通报了姓名,然后向朱棣施礼。朱棣说:“未攻城而先降,何也?”周景初说:“此处寺中有一僧伽神最为灵验,水旱疫疫必祷于神,有疑必卜问,吉凶悉响应。殿下兵未至,臣等斋诘祷于神,问:‘降与守孰吉?’是夜梦僧伽神告曰:‘兵临城,速降则吉,不降则凶。’是以即降。”朱棣说:“人心之灵,妙于万物,尔先觉,故神亦告。”朱棣大喜,下令为周景初等人升爵。周景初不战而降,并说托神的旨意,也许是一段附会的故事。有人怀疑周景初早已暗中通结燕军,上面一段话,不过是为了掩人耳目。看其投降后马上被升爵,便可知这种推断大致不错。

    在泗州使朱棣浮想联翩的,还因为这里是朱明皇室祖陵的所在地。祖陵在泗州■城之北,是朱元璋祖父朱公的墓。朱元璋出身贫寒,祖父之墓最初不过一黄土。朱元璋即皇帝位后,不仅加修了封土,而且设了祠祭署,有一名奉祀官专门管理祭祀,设了陵户二百九十三户。到洪武四年,又在此地建立了祖陵庙。庙中奉祀德祖、懿祖、熙祖的神位。洪武十九年,朱元璋命皇太子朱标前往泗州修缮祖陵,在祖陵郑重地埋葬了三祖帝、后的冠服 ,这祖陵尽管虚多实少,却极具象征意义。在宗法君主制社会中,对祖宗的崇拜是至为神圣的,更何况是皇帝的祖宗!

    朱棣带领部下拜谒祖陵,不禁涕泣沾襟。他说道:“横罹残祸,几不免矣。幸赖祖宗神灵庇佑,今日得拜陵下。霜露久违,益增感怆。尚祈终相庇祜,以清jiān憝。”朱棣拜毕,在陵前伫立良久,又前后左右看了半天才离去。

    这时,一些住在祖陵周围的父老乡亲也络绎来到军门。这时朱棣的王号早被废除,论身份,不过是庶人,但他毕竟是龙种而且此时他带大兵压境,将来南京的宝座落在谁手还不一定呢。父老们前来见朱棣,真说不上是欢迎他或拥戴他,更确切地说,他们不过作为第三者,坐山观虎斗,最终乐见其成而已。朱棣很高兴地接见了各位乡亲父老,赐给他们牛酒及钞币,并加以慰问,然后命人送他们离开。

    淮河是进入京师(今南京)的第一道屏障。燕军兵临淮河,使京都朝野大为震动。大将盛庸带领马军、步军数万人、战船千艘,列于淮河之南岸。燕军列于北岸,与官军相对。

    当时渡过淮河向南京进军的路线有三条,一是走凤阳,二是走淮安,三是直趋扬州。朱棣召集诸将,商议行动方案。有人主张先取凤阳,切断官军援军之路,发大兵进攻滁州,夺取和州,集船渡江,再派一支军队,向西攻打庐州,夺取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