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番外前传三:山雨欲来(第1/3页)  宋韵梅花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所有的大江大河,终究要汇入茫茫大海……”

    钱塘文人吴自牧,离开临安府的那天,是德祐元年的十二月二十八日。

    那一天,天空中灰蒙蒙的,还下着些许的小雪,街上早已经没有了往昔的热闹,唯有前往盐官县的路上,依旧是人声鼎沸,人们通过步行,或是坐着马车、驴车、卡车,而富人和官员就坐着轿车和军车,并不宽敞的公路被堵得水泄不通,一路上,交通事故司空见惯。

    那一天,元军早已经攻陷了独松关,继续向南逼近临安府,宋廷看起来,几乎是无路可退,在富阳机场失守之后,唯一能离开临安府的通道,就只剩下了盐官码头和盐官机场。

    “娘,等我回来!”

    离开家时,面对老母亲的不舍,吴自牧只是推脱说,他要出门“躲雨”,但是,却不便带着母亲离开……对于自己不能带着家人离开的原因,吴自牧却是难以启齿。

    事实上,这早已经是公开的秘密,而在当时的临安市民中,也有不少人,由于船只的数量和称重量有限,再加上飞机大多已经被大宋空军和达官贵人占用,他们也怀着这样的心态,抛下年迈的父母和妻子,带上儿女,随同宋廷的国史馆及尚书内省,登上最后一批撤往流球的船只。

    只是,他们根本无从料到,这一场疾风暴雨,一下,竟然就是将近八十年,他们此次离去,终究,绝大多数人将自己永远留在了海角天涯,再也无法返回梦中的临安府,也无法,再为父母养老送终。

    “娘子,等鞑子一退,我就会归家的,你还是带着母亲,先去乡下避难,等我回来……”

    “官人,别忘了照顾好自己,照顾好孩子!”

    码头上,船上的人们纷纷挥手致意,向着亲人告别,随后,船只鸣响汽笛,驶离了码头,向着东南方向而去。

    站在桂枝号的甲板上,吴自牧默默地看着临安府离自己越来越远,他不知道,一场横跨大宋南北的大撤退,即将开始。

    “那个叫流球的地方,不会是蛮荒之地吧?”

    “我听说,那里是穷山恶水,若非朝廷在陆上无处可守,又怎么会选择漂泊海上?”

    “呵呵,你到了就知道了,反正,依我看,那里经过了几十年的屯垦,想必,已经不是蛮荒之地了!”

    人们交谈着,在各色各样的表情之下,掩盖着他们对于目的地的憧憬和猜测,在冬日灰暗的海面上,船只艰难地向南行驶,风吹拂着船只的甲板,大浪拍打着船舷,令一些从未坐船出过远门的人,感到了严重的不适。

    经过几天的航行,桂枝号在鸡笼县靠岸了,登上这座被称为流球的岛屿,船只停稳之后,吴自牧跟着人群走下军舰,正式登上了岛屿。

    “自牧兄,别来无恙啊!”

    听到这个声音,透过人群,吴自牧回眸一看,只见,一个手提包袱,身着青色儒士服的男子正站在他的身后,从他的脸色看起来,他的心情似乎不错。

    “你是?”

    吴自牧愣住了,就在这时,来人嘿嘿一笑,开门见山似的说道:

    “在下周密,曾经在孤山上碰见自牧兄,难道,自牧兄你忘了?”

    听了此人自报家门,吴自牧这才猛然地想起来,此人正是曾在孤山上与他有过一面之缘的周密。

    与从不做官的吴自牧截然不同,对于周密来说,考科举做官,和寄情山水并没有什么矛盾,因此,周密在中了进士之后,他就选择去做官,并担任了两浙东路下辖的义乌县令。

    “周公谨,你不在临安府,如今怎么和我一样,来到了流球小岛?”

    “自牧兄,我花了不少钱财,打算将家中藏书悉数运到码头,却不想,那帮国史馆的衮衮诸公,自告奋勇,愿意将我的藏书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