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一回 战茶楼少年逞强(第2/4页)  大清棋情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乾隆早在十四年十月初五日c十七日,乾隆帝弘历相继下了两道上谕,讲述欲于十六年巡幸江南的原因,大致有四点:一是江浙官员代表军民绅衿恭请皇上临幸;二是大学士c九卿援据经史及圣祖南巡之例,建议允其所请;三是江浙地广人稠,应该前去,考察民情戎政,问民疾苦;四是恭奉母后,游览名胜,以尽孝心。乾隆六下江南,表面上做了六项大事:蠲赋恩赏c巡视河工c观民察吏c加恩士绅c培植士族c阅兵祭陵。沿途地方官吏深知乾隆讲究排场玩乐,争相逢迎,布置行宫,陈设古玩,采办各种名肴特产,乘机向百姓敲诈lè su一,大饱私囊,搞得民间怨声载道,叫苦连天。



    为了迎驾,浙江巡抚永贵c杭州知府薛时雨用了近两年时间,在吴山建筑豪华行宫。乾隆住进吴山豪华行宫,见桃红柳绿,春意盎然,龙颜大悦,颁旨嘉奖永贵和薛时雨忠心,各“赏银二万两充用”。



    乾隆游玩杭州,诗兴大发,作了许多诗,其中有“御题西湖十景”。试录两首:



    首一:乾隆御制断桥残雪首二:乾隆御制曲院风荷



    十景吟成兴有余,断桥无雪雪原如。九里松旁曲院风,荷花开处照波红。



    即看四字题名处,三白何殊奙翠舆。莫惊笔误传新牓,恶旨崇情大禹同。



    乾隆的诗作一般,并未在清代文史留下佳名。据说乾隆一生作诗甚多,据说有41863首,超级高产诗人,说明乾隆非常喜爱汉学。满清开国时,武力推行易服剃发,却不料后世大名鼎鼎的乾隆皇帝,却对汉服情有独钟。承德避暑山庄收藏乾隆皇帝的画像中,有乾隆皇帝身着汉服,一幅儒雅饱学模样。民间传说乾隆皇帝实乃浙江海宁陈阁老之子,金庸先生笔录此事于其作《书剑恩仇录》之中。异史氏对此坊间传说一笑耳。



    乾隆游山玩水兴尽,仙居县令马濂上奏折告老还乡,并举荐刘墉出任仙居县令。乾隆去了敷文书院,以刘墉为榜样教勉书生一番,并下旨恩准马濂告老还乡,同意状元公刘墉出任仙居县令一职。乾隆对书生们成功洗脑后,在书生们感念皇恩浩荡的荣幸中,高举着“乾道昌隆”的盛世雄风锦绣黄龙旗,威风八面的去杭州八旗营地阅兵。



    据史料记载,杭州八旗营地一直保持3000多人的规模,由杭州镇浙将军节制,负责弹压东南一带的重要使命。1650年,清廷下令修建驻防城,将旗人与汉人市民隔离开来,以消除当地满汉之间严重的敌对状态。城墙于同年完工。1658年,驻防城向外扩展。此后边界固定下来。杭州驻防城是一座城中之城,位于杭州城内的西部,南自涌金门,北到钱塘门的地区,也就是杭州城濒临西湖的部分。驻防城东面紧邻纵贯杭州城的南北主干道。杭州驻防城内驻有满洲八旗c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八旗营地是八旗大小官员c兵丁以及眷属的聚居之地。



    至乾隆年间,杭州旗营满蒙子弟安享太平日久,武备松驰。加之杭州地方官为防止满汉冲突,严格执行清朝满汉隔离政策,旗人日出而暮归,同时保八旗子弟‘忠厚淳朴’,是以,旗人除了当兵之外,啥也不会。乾隆时,游手好闲的旗人被杭州汉人瞧不起,称之为“旗下佬”。暂且莫说祖辈上遗留的民族仇恨,大汉民族思想根深蒂固的杭州汉人,自然不屑与旗人通婚。所以,满清民族隔离政策虽然不如蒙元严厉,民间满汉通婚的现象却很少。



    乾隆阅兵处在亭湾骑射,属清代西湖十八景之九。乾隆见八旗子弟军容严整,盔甲鲜明,龙颜大悦,当即作《阅武》诗一首:



    旭丽惠风轻,广场试阅兵。



    百年偃虽可,一日备须明。



    气励熊罴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