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章 厌学的太子(第1/2页)  三千年前家与国之大周詹候传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龙生九子,九子不同!太子宫湦,生性乖戾,喜怒无常,不爱学习,与宫中的小宫女们倒是能嘻哈打闹笑成一片,到了学堂却昏昏欲睡,无心学习。詹文却从小仁孝知礼,好学上进,对各种知识充满了好奇和渴求,一到学堂就兴奋不已,精力充沛,能聚精会神听讲,对老师讲授的知识也能过耳不忘!

    奈何人生而各有其命,姬宫湦早生几年,按照周礼嫡长子继承制,宫湦当立为太子,自然是大周继承人,将来是要继承大统的!詹文作为次子,无权继位,只能作为王子,有权得到分封。

    说来,也难怪太子厌学!起得太早,玩耍时间太少,学习内容太枯燥!

    大周以德立国,提倡以德配天,德主刑辅,明德慎刑,所以历来重视礼乐教化,王室宗亲之后的教育培养,自然首重礼乐。

    大周国学教育内容以礼乐为中心,外加射c御c书c数四艺,总称六艺。

    礼教是有关政治c宗法c人伦道德规范礼仪等方面的知识教育。自周公旦制《周礼》后,更是遵礼重德,礼也成为大周立国之本,涉及的内容也十分广泛,所以礼的教育在大周六艺教育中占有核心的地位。大周的礼教除了规范祭神祭祖等宗教观念和日常生活礼节之外,还在于灌输上下尊卑的等级观念和宗法制度观念,以强化大周王权的统治地位。大周国学教礼包括吉c凶c军c宾c嘉五个方面,乡学有冠c婚c丧c祭c飨c相见等“六礼”。礼教在国学中由三师三少主掌,乡学中由大司徒主掌。

    乐教主要是学习有关宗教祭祀乐舞的知识,包括音乐c舞蹈c诗歌及雏形的戏剧c作文,概括起来就是乐德c乐语c乐舞的教育。乐教是国学主课之一。

    “乐德”教育内容包括中c和c祗c庸c孝c友六个方面,也是政治宗教和人伦道德的综合教育,其核心也是宣扬等级名分的观念,所谓声音之道,与政相通,大周各种重要的国事hu一 d一ng,例如:秋冬大祭,宗庙朝觐c会同c乡饮酒礼等hu一 d一ng都配以乐,并通过不同的乐舞表达现实世界的尊卑名分观念。

    所以,《祀记·乐记》注重“乐观”,认为“亲疏c贵贱c长幼c男女之理,皆形见于乐”。大周之乐称德也有广泛的社会含义。《诗·周颂·清庙之什》称颂文王之功烈德泽,称颂内容就包括文王之德在天,而为济济多士的楷模;《烈文》称颂成王即政,诸侯助祭,审明刑典,勤明王德;《天作》称颂文王在岐邦推行文明之政,废除狄夷旧俗;《时迈》称武王“载戢干戈,载橐弓矢”,征服天下,又能惟才是举;《臣工》则反映了西周诸侯朝觐天子,参加宗庙祭祀的情景。《大雅》“广哉,熙熙乎,曲而有直体”,体现了文王之德;称韶箭之舞,“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无不帱也,如地之无不载也”。大周的乐语教育包括兴c导c讽c诵c言c语六个方面,而乐舞教育又分作大舞和小舞,其中“大舞”有“六乐”之称,分别为《云门大卷》c《大咸》c《大磬》c《大夏》c《大武》等,分别颂扬了历史上有德之人的丰功伟绩。

    通过乐舞教育,使学生了解到民族的创业历程和社会的沧桑有变,增加爱国的情感,并通过舞的动作和韵律,使学生hu一 d一ng血脉,陶冶性情,提高艺术欣赏和艺术创作的能力。

    大周的礼教与乐教互为表里,相辅相成:“乐所以修内”,“礼所以修外”,“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移俗,莫善于乐”。礼教配合乐教,可以调整王族宗亲内部的矛盾,调和尊卑贵贱之间的冲突,有利于巩固大周的王权统治,这也是大周重视礼乐教育的根本原因。

    正因为礼乐教育内容庞杂繁复,学习起来枯燥无味,对于一个年仅七岁的贪玩孩子宫湦来说,当然容易厌倦!但是作为将来要继承大统的太子来说,这些是必须掌握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