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百九十九章 遇见你们,三生有幸(第1/3页)  大xiǎo jiě的贴身家教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王老师有点玩大了吧?”一众京华学子也是嘴唇半张,好半天才说出一句话。

    台的京华校长跟老教授,更是面面相觑,愣在当场。

    “胡闹!简直是胡闹!如果是京华大学授予你荣誉教授称号,助长了你这种自大心态,那么我们京华应该收回这个称号!”一个白发苍苍的老教授霍然起身,指着王庸鼻子骂道。

    在老教授看来,王庸这种行为简直是狂妄自大c不知天高地厚的典范。

    王庸有什么资格编写国学正典?有什么资格裁定哪一类国学才算是正统国学,哪一类算是歪门邪说?

    王庸真拿自己当孔子了?!

    孔子删述六经,古人评价“德侔天地,道贯古今,删述六经,垂宪万世”。意思是孔子这种行为堪称古往今来第一人,其丰功伟绩与天地齐同,与日月同辉,为后世树立了榜样,绵泽万世。

    这种事情,如今却从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嘴里说出来,这不是不知天高地厚是什么?

    面对老教授的指责,王庸表情平静,道:“如果我做一件事情需要别人授予的称号来支撑,那我宁愿不要这个称号!”

    两人却是谁也不服谁,针锋相对起来。

    “你你”老教授忽然身体颤抖,跌坐在椅子。

    惊的周边的学校老师赶紧前扶住,喂了一口水,才算缓解。

    只是,这些老师看向王庸的眼色,已经有了丝丝不对劲。

    在他们看来,王庸算不赞同老教授的话,也不应跟老教授当众争执,这是最起码的尊重。

    “王老师,您这么做的初衷是什么呢?扬名立万,流芳百世?”这时,终于有记者反应过来,提问道。

    王庸回答:“庄子曾经说过:之外,圣人存而不论。所以我只关心活着时候的事情,死了能否扬名立万,对我来说毫无意义。人都死了,再大的名气有什么用?能够起死回生吗?”

    记者依旧不甘心,继续问:“那么您为什么要突然做出这个决定呢?要知道,您这种行为在许多人看来,是一种僭越行为。”

    “僭越?”王庸露出一抹哂笑。“在华夏两千多年的化进程,僭越早不复存在。陈胜吴广可以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项羽敢指着秦始皇说出‘彼可取而代也’的话语,刘邦从一个小混混变成一国之君,刺客列传里那么多刺客‘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这么多的史实还不足以消灭华夏人心对‘僭越’两个字的畏惧吗?大概有的人跪久了,已经不习惯站起来,我理解他们。”

    “你说谁?”刚刚有所好转的老教授听到王庸这话,顿时又一阵抽搐,差点晕过去。

    而台下的京华学子,却被王庸这番话说的眼神晶亮,有一种年轻大无畏的精神在眸子深处闪烁。

    “至于我要编写国学正典的原因,跟孔老夫子当年的原因一样。春秋之时礼崩乐坏,瓦釜雷鸣,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用现在的话形容是,整个社会充斥着浮躁气息,朋友圈里满满都是‘男人看了会沉默,女人看了会流泪’‘每天一杯这个,一辈子不得癌症’‘点赞这条锦鲤发财一年,评论发财两年,转发发财五年’等内容。众所周知那是百家争鸣的时代,却也是人人都想充当专家的时代,跟绿豆治百病没什么差别。

    一本《周易》能够冒出百种解释,什么妖魔鬼怪c粗陋百出的解释都有。所以孔子有感于这种状况,决定删述六经,将社会流传的各种真假版本去芜存菁,最终汇总成一个可信的c能够正确引导世人的版本。事实证明孔子这种行为有效解决了当时纷扰的化乱象,为华夏化的千年发展奠定了基石。”

    王庸一顿,继续道。

    “现代社会,也许不存在以前的那种乱象了,但是却同样的妖魔层出,国学,本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