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记录,一共150公斤。
就在这时,不知从哪里冒出一群手拿纤维袋的肉贩,蜂拥而入,到这里进货来了。他们对这批肉进行了观察,发现又是白板肉。
肉店内突然来了好几位陌生人,并且只看不买,稽查队顿生狐疑。已经掌握了确凿证据的他们,已无需隐瞒,便亮明了身份。
稽查队对他们的到来大感意外。
王锻志的目光不停地在店里搜索。突然眼前一亮,一间写着“冷库”字样的房间进入王锻志的视线。直觉告诉他,这里一定有秘密。于是提出要打开看看。店老板说,里面是空的,好久没用了,还推说没有钥匙。就在他与店老板僵持的时候,也许看到王锻志那不把冷库看个究竟不肯罢休的架势,稽查队头儿过来了,他无奈地冲对着店老板说:“打开吧。”
冷库不算大,却不出所料地让他们看到了最黑的一幕。架子上挂着的猪肉,在2000公斤以上,颜色明显异常,外行都能看出有问题。同行的省畜牧局专家看后断定:是病死的猪肉无疑。于是他们叫来店老板问个究竟。
店老板并不承认这是病死猪肉,只是轻描淡写地说,这些肉颜色不蛮好看,不好卖,准备过段时间做腊肉。
想想眼前这些看着就令人恶心的病死猪肉,将摇身一变成为油光泛亮的腊肉,端上老百姓的餐桌,他们很是气愤。
王锻志根据这次采访获得的丰富的材料,写成了一篇体验式报道,把采访者也放了进去。
第2天报道在一版头条刊发了出来。报道情节曲折,反响挺好。在当日的编前会评报时,此稿被评为当日好稿。
这个体验式报道的受欢迎程度,激起了王锻志的极大的兴趣,他决定再搞一单大的,趁热打铁再升级轰动一下。好题材果然便翩翩而来。
他多年来布下的众多眼线。通过眼线,他了解到,坐落于益水市梨花区的金宝铝业公司,给当地造成了严重的污染,村民癌症频发,有村子被称为“癌症村”。王锻志将此报告了分管副总编张火与总编辑刘平原,得到了大力支持,于是驱车单枪匹马赴梨花县采访。他走村入户,一连采访了3天,摸到了大量一手材料。回来后,拟就了一个新闻稿,内容如下:
梨花区惊现癌症村
本报记者 王锻志
益水市梨花区梨花镇地处丘陵地带,曾是生态环境优美的地方。1998年,占地2100亩的金宝铝业公司在此开工建设,铝产品粗加工等高污染高能耗项目陆续上马。公司边建设c边生产c边治污,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难以挽回的创伤,一些在此世代生息的农民背井离乡,成为环境移民。
日前,记者在通往梨花镇的道路上远眺,高耸的水塔和烟囱从翠绿的丘陵里伸出来,显得有些突兀,空气中散发着浓浓的刺鼻气味。
金宝公司自2000年1月首条生产线投产至今,发展成铝厂c电厂等多个子公司。2003年10月,该公司二期电解铝扩建工程开工建设,该项目环评报告书提出的卫生防护距离最近65米,最远的为850米。目前在此卫生防护区范围内仍有数百名居民和部分农田。
记者随机询问了厂区东侧位于防护区的多名住户,他们表示面对污染愿意搬迁,镇政府也就此打过招呼,然而并没有确认搬迁时间和补偿方案。
电解铝生产时排放的污染物——氟化物对人体的危害比二氧化硫大20倍,而且扩散距离远,能导致农作物减产。63岁的村民全金生指着树上的枳壳(形同橘子的一种药材)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