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种由中央政府以全体国民的名义举行的哀悼仪式。它不但能给予死难者的亲人以莫大的精神慰藉,再次体现抗洪斗争中全民族的强大凝聚力,而且更有助于增强每个公民的国家观念和爱国情感,使人真切地感受到自己是祖国大家庭的一员,从而激发为国奋斗的热情。
遗憾的是,我国还从未有过为一般民众下半旗的先例。古代的礼制,其实质是正名分,巩固等级制度。《礼记曲礼》曰:“礼不下庶人”,一直是西周以来的一条重要原则。及至现代民主政体确立,“礼”理所应当下及“庶人”,因此我国现行《国旗法》规定,除了国家重要领导人逝世应下半旗外,对国家作出杰出贡献的人c对世界hé pg或者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人逝世,以及因不幸事件c严重自然灾害造成重大伤亡时,也应或也可下半旗致哀。这项立法反映了社会进步,无疑使我国的降半旗制度走上了民主化c规范化的轨道。
但从目前实践和人们的观念看,下半旗的对象还仅限于逝世的国家重要领导人,其他几类对象尚未予以充分重视。比如,在洪灾刚过的9月21日,我国依法为不幸因病逝世的某中央领导同志下半旗致哀;而3656名普通民众在洪灾中死难则几乎与此同时。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我国洪灾前的1998年6月3日,德国一列高速列车出轨,酿成德国近50年中最惨重的铁路交通事故,100人死亡。事故次日,德全国降半旗致哀。
两相对照,没能为36倍于德铁路事故死亡人数的我国洪灾死难者降半旗,我宁愿看成是有关部门的一时疏忽。倘若今后再有我们不愿其发生的重大伤亡,请切记关注《国旗法》的相关法条,以下半旗的仪式寄托全国人民的哀思,体现国家对普通公民生命的珍重。
社委会在会议室召开。刘平原讲明了主旨:用100万的年薪,聘请中国评论界的第一大牛来主持本报评论部的工作。此事是否可行,请大家讨论定夺。
李青春说:“我看很有必要,我们的评论,是一条短腿,严重制约了报纸质量的提高。”
张火说:“李总的意见我赞同。争夺人才,是办好报纸的重要的一环。没有人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了人才,一切皆有可能。”
赵超群说:“用这么大的代价请外面的人才,我看没有这个必要。难道我们报社百多号编辑记者,就没有一个杰出的评论人才了吗?”
李青春说:“年前那么大张旗鼓地选聘,有人才还不早就蹦出来了。就是选聘时确有漏网之鱼,那我们改版扩版这么久了,评论人才也该在报纸上试试身手,表现一二了,可是没有哇!”
赵超群说:“这么胡乱花钱,恐怕编辑记者会有意见,打击他们的积极性。”
李青春说:“这个物有所值呀。谁有意见谁就来试试钢火。我们中间,有谁写出过《国旗为谁而降》这样牛的作品?又有谁敢说自己有潜力写出这样的作品来”
李川说:“100万年薪,太过火了,能不能降一点标准,50万60行不行?”
张火说:“你以为在菜市场买萝卜白菜啊,拦腰砍价!50万,别人在那里恐怕就有这个年薪,他还千里迢迢跑到清江来干什么?他脑膜炎了呀?”
李川问刘平原:“他现在年薪有50万吗?”
刘平原证实,是有那么多。
张火也附和李青春的意见。
苏平也没有反对100万年薪聘郭晓栋。
赵超群还是持反对意见。最后,少数服从多数,这个事儿就这样定了下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