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3章:卖蝈蝈(第1/3页)  大唐第一巨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天,首座虚谷和尚派了几名火工道人来给秦钺他们修缮了门窗,还在屋檐下搭了一个小厦子,垒了一个青砖灶台,并且借了一口生铁锅给秦钺他们。



    有了锅灶,秦钺便和红妹去东市上买了一斗米半斗面回来,还买了些盐巴和麻籽油,另外还有几个粗瓷大碗和盘子,两人的小日子这就算红红火火的开张了。



    虽然这样的生活不比秦钺前世的生活,但比起沿街乞讨朝不保夕的日子还是好了很多。



    买这些东西并没花多少钱,因为唐开元年间的物价很低,一斗米也不过二十文钱。



    至于盐巴,有人说唐人没有盐吃,那纯属胡说八道。



    熟悉唐代历史的人都知道,李唐一脉起兵于河东——也就是今天黄河以东的山西,河东自古就是盛产井盐的地方,唐初时就已有盐池十八区,盐井六十四所,食盐产量非常大。



    另外,唐初沿海民众煮海盐,西北民众采湖盐,皆可自由贩卖,官府并未对盐业课以重税——对食盐贸易单独课税还是安史之乱以后的事。



    再加上天下太平商路畅通,所以唐朝早中期的盐价还是非常便宜的。



    即便到了安史之乱前的唐玄宗天宝年间,一斗盐也不过十文钱,甚至一枚开元通宝就可以买到一大碗上好的大粒青盐。



    要说起来,这还得感谢老天,把秦钺带到了盛世的大唐,而且还是繁华富庶的大唐都城长安,如果老天把他发配到一个不毛之地,他还真不知道如何才能活下去。



    接下来的几天,秦钺和红妹并未上街乞讨,而是留在家中搜集了一些树枝和木棍把房前的那块空地用篱笆墙围成了一个小院。



    秦钺还去东市的旧货摊上用几文钱买了一张旧桌子和几个旧板凳回来,稍微修缮一下摆在正间里当家具用。他原本想去街上捡几件旧家具回来修理修理凑合着用,但在大街上转了好几圈连个破板凳都没捡到。



    最后他才弄明白,原来是因为古代没有暖气和煤气,长安城里的人家做饭和取暖都是使用木柴和木炭,有钱人家一般都建有柴房,集市上既有专门靠砍柴卖柴为生的,也有赶着牛车卖木炭的,在大街上你根本就不可能捡到旧家具。就算偶尔有人家扔出来一两件破家具,也早被别人捡走了,根本就轮到他去捡。



    为了乘凉方便,秦钺又去法洪寺里找来几块旧木板,在院子里那棵大银杏树下搭了一个长方桌和两个长条凳作为乘凉的地方,这样炎热的天气里就不用在闷热的房间里吃饭了。



    秦钺家里以前是开红木家具厂的,虽然他没亲自干过活,但因为见的多了,修理些破桌椅钉个桌子板凳什么的,对他来说还算不上什么高科技的东西。



    经过一番修饰,秦钺和红妹的这个小家总算有了些模样。



    当然秦钺也不是个小气之人,主动请首座虚谷c看菜园的老和尚c小沙弥智能等人到家中吃了顿斋饭。虽然唐朝的和尚待遇很高,每天都能在斋堂吃到不错的斋饭,但像法洪寺这种相对正规的寺庙,即使是素酒和尚们平日里也是不能随便饮用的,能来秦钺家中喝顿素酒,和尚们自然也都很高兴。



    因为秦钺对庙里的和尚一直以礼相待,和尚们对秦钺也很友好。



    正是因为和住持以及首座和尚关系处的不错,有时候虚怀和虚谷还会派小沙弥智能给秦钺他们送些馒头c水果等香客摆案的供品来,算是对他们的zh一u ji。



    此一时彼一时,自从从师父那里知道秦钺是个饱学之士,甚至还有可能是佛陀转世后,如今的小沙弥智能也已经不再像以前一样看不起秦钺他们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