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10章:龙颜大怒(第1/3页)  大唐第一巨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咚——咚——咚——”

    说话间,天色微明,太极宫c大明宫c兴庆宫内钟楼上报时的晨钟响起。

    钟声悠远绵长,不绝于耳。

    很多现代人都以为唐代没有钟楼,都以为唐代一天十二个时辰都是靠鼓声报时。

    其实这是不对的,据很多文献记载,唐代长安城中不但各大寺庙内建有钟楼,太极宫c大明宫c兴庆宫内也都建有钟楼和鼓楼。

    《长安志》:太极殿“殿东隅有鼓楼,西隅有钟楼,贞观四年置”。

    唐代各街道上的街鼓只是宵禁开始和结束时才使用,日中开市时也会鸣响街鼓,其他时间还是靠钟楼和鼓楼上发出的钟鼓声联合报时。少了满城街鼓,悠远绵长的钟声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毕竟鼓楼上的鼓声不可能像钟声传得那么远。

    随着三大宫城卯时钟声响起,大明宫丹凤门两侧的建福门和望仙门徐徐打开。

    此时,亲王c郡王c宰相c国公等二品以上高官已经骑着马从光宅里出来,前有监察御史导引,百官恭恭敬敬地站于道路两侧让高官们通过,直至建福门和望仙门前。

    李嗣恭是从一品郡王,也加入了高官的队伍。

    高官们通过后,三品以下官员这才纷纷上马尾随在了高官队伍之后。

    宫门内左右各有监门校尉高声道:“唱籍!”

    所谓唱籍,就是点卯。

    监门校尉呼罢,随即开始照着籍册点名,点到名的官员就在马上回应一声“在”,然后将符信递给监门校尉们勘验,勘验已毕便逐次放行。

    不算东c西c北三面的夹城,大明宫是个五进五出的庞大宫城,前后一共分为五个大型院落。

    进入宫城的外门丹凤门,首先见到的是一个开阔的大型院落,院落前部是一条横贯东西的内河,内河上有三座分别和望仙门c丹凤门c建福门相对的石拱桥,名曰下马桥。

    百官在最中间的一座下马桥前下马,将马匹交予宫内千牛侍卫牵去拴好。

    过了下马桥就不能骑马了,剩下的路就只能靠步行了。

    监察御史们引领百官从下马桥上步行通过内河,步入斜坡状的御道——龙尾道。

    秦钺看到,御道东面是左金吾卫仗院,右面是右金吾卫仗院,仗院就是武库。

    穿过第一个大院,眼前又是一道横亘东西的宫墙,宫墙正中是开放性的午门,只有过了午门,才算进入了真正意义上的朝会区域。

    朝会区域又分为三个院落。

    第一个院落是外朝,外朝主殿是大明宫正殿含元殿,含元殿是大明宫内最大的宫殿。

    含元殿是举行重大庆典和朝会的地方,只有赶上元旦和冬至日大朝会c皇帝上尊号c改元年号c大赦天下等重大国事时才会启用,平时很少启用。

    含元殿位于龙首山之巅,站在殿前台阶上向南俯瞰,整个长安城尽收眼底。

    过了含元殿,大约再向北行二三百米,又是一道横亘的宫墙,宫墙正中大门叫宣政门。

    进入宣政门,就是大明宫的第三个院落,也是朝会区的第二个院落——中朝。

    中朝主殿是宣政殿,宣政殿是大明宫内的第二大宫殿。

    秦钺看到,宣政殿两侧省c台c院林立,殿东有黄门省——就是门下省c京兆尹院c弘文馆c待制院东院c少阳院,殿西有紫微省——就是中书省c中书舍人院c殿中监c内侍省c御史台北台c枢密院c待制院西院c国史馆c集贤院c命妇院等台院。

    大明宫内的京兆尹院并非京兆府正衙,京兆府正衙位于西市东面的兴德坊,大明宫内的京兆尹院只是京兆尹临时办公地点。

    自唐玄宗后,为了防止像李成乾逼宫c李重俊兵变等类似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