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三十一章 魂与魄(第1/2页)  给你个超级未来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精神灵魂也许也是种能量,只不过它是与知识,记忆结合了,才有了意识。这是种极其特殊的能量,能量是由物质运动产生的。这种能量则是在大脑中细胞血气运动产生的,不管是人还是动物,只要有大脑都会产生这种能量。也算是生物能。这可以称之为魂,古人说人生始有魂,后有魄。人刚出生时只有天地命三魂主管人身的发育成长并与相辅相成。而七魄则没有或是不显。

    一魄天冲可看做是电脑的硬盘,二魄灵慧则是cpu和内存,天冲是基础,越强则容纳东西更多,灵慧强则人更聪明,反应速度快。有了这两魄,人就可以学习知识了解外面世界了。随着人年岁增长,三c四魄为气魄和力魄得到加强。于是人的气力慢慢加大。这前四魄与肉休紧密结合,受影响很大。五魄为中枢,可理解为人通过对学习和对世界的认识逐渐有了自己的思想,即自主意识。这时勉强可以称作灵魂了。后面二魄为精魄和英魄,则是意识上升国人生观,世界观进一步清晰明确是为精,所谓精而明之,说明对事物了解通透,自我意识更强,世界观很难再动摇。最后发展壮大是为英,则是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已经形诸于外了,是为英气勃勃。无可阻挡。后两魄则是意识升级为意志了。只有人才有意志力。只要意志坚强,哪怕手无寸铁,也无所畏惧。这时,人的三魂七魄才齐备,灵魂才真正的完整了。

    从大来说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我,自主意识那就不能说这个民族有灵魂,也就不能说他是个真正的民族,没有意志力一个民族也不能称之为强大的民族。从小到一个动物哪怕它有一些自我意识,如一些猩猩,但没有形chéng rén生观,世界观。所以说它们也是没灵魂的。

    魂魄结合起来形成精神能量。魂魄越强,精神能量也越强大。

    书写为什么在华夏能成为书法,就是因为书写时要求把精气神都要贯注笔尖才开始写,所谓下笔如有神。就是把这种能量经过长时间练习后输入到墨中并与之结合,从而写下的字才有神韵,可以让观者感受到作者当时的喜怒哀乐,及作者从字里行间表达的东西,通过这种能量的传递碰撞引起人们的共鸣。

    古代读书人常说的养浩然之气,就是通过不断地用各种方式方法学习各种儒家书籍。如诵读,书写。要边学边思考而且书读得越多,思考得越多,浩然之气越发浓烈。书读千遍其意自见,这实际上也是在修炼七魄中除气力两魄之外的五魄。特别是意志力。既然是能量也是由运动产生的。有意识的思维运动也能产生能量,也就是说,魄力不仅由先天决定,同时通过后天的训练也可以增加,就像电脑一样,可以换更大的硬盘,更快的cpu。更大的内存来提升其性能。养浩然之气实际上只是精神方面的训练,而不注重身体上的锻炼,增加加的只是魄力方面,而魂力没有增加多少,所以古代读书人大多四体不勤。虽然灵魂强大却是畸形的,没什么战斗力。

    魂由天生,命由天定,或者说一个人生命力是由其基本的身理条件决定的,是有定数的,如没有外条件的干涉下,一个人的寿命最多150年,但人通过有识的训练,可以把炼得更结实,可活比别人长些,但还是不能达到150岁的定数。但华夏的国术从暗劲开始就对人的身体从本质上进行增强,开发潜能,如一个细胞以前只能活10天,现在则有可能活12天,当功力增加,如以后的化劲,罡劲则可以活得更长。一个细胞打破定数,如果所有的细胞都打破呢,则就是魂力的增加,当增加到一定数量时,完全可以打破桎梏,活得更久。

    正如前面所说,养成浩然之气要学习儒家典籍。光学习还不够,要用心去读,去认可这个道理,这样就能引发这种能量,引发的次数越多即运动的次数就越多就越能锤炼这种能量。使和能量结合在一起的知识,或者说记忆蜕变成意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