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238.第238章 再定5(第1/2页)  唐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天,周淮安就接见来自比景港述命的林深河,以及由他引荐而来,新认下的义妹兼临高船行的东主李丝雅。而这位据说也算交州大港寇乱危机得以解除的功臣之一了。不然就算还有海门镇和海上运河作为候补路线,多少还要费上一番周折和功夫的。

    此外,她还随船带来了价值上万缗的各色物用,都是从那些灰色势力的私藏当中起获出来,对于如今的义军也算是不无小补的存在;因此哪怕看在这些献纳和捐赠的份上,周淮安觉得也可以见上一见,听她想说什么再说。

    “贱妾李氏见过义师之主,”

    李丝雅的名字看似风雅别致,其实是个约莫二十七风颇盛的一处所在。。亦有些历代的俊杰之士。。”

    作为新任三江军书记兼营田判官的樊绰,看起来有些难以启齿的道。

    “如今朝廷的恩科断绝有年,仆有一些耕读传家的故交和通家,也断绝了前程和出路已久。”

    “如今见慕于领军平蛮保民的威名与功业,有心附骥其后且为出力一二。。”

    “竟有这种事情啊。。”

    周淮安略有些惊讶道,这不就是传统三国类战略经营游戏里,名望值达到一定程度后自然触发的人才登庸事件么;

    不过自己什么时候已经薄有名声到,可以吸引地方士人来主动投奔了;虽然这还是比较偏僻而文教不如内陆的安南之地,但是士人的含金量多少还是有一些的。

    “不过,我觉得这种事情并不用急。。”

    用了好一会才按捺下心中有些膨胀起来的yy自得和成就感,周淮安才继续道。

    “正所谓是听其言、观其行,还是请他们先认真了解了我义军的主张和作为,且过上一段时间深思熟虑之后,再做定论好了。。”

    “不然若是于我义军理念不合,或是日后在生出嫌隙于分歧来,闹得大家都不好看的话”

    “岂不辜负了樊生的一番心意,也影响了对方士民百姓投奔义军的热情了。。”

    “军主所言甚是,却是我思虑不周有些孟浪了。。”

    樊绰看起来就像是被打动和说服了一般,而依旧干劲十足的热心道。

    “我这就回头去,好生规劝他们就是了。。”

    随后看着他留下的那十几个名字,周淮安却是嘿然笑了起来。毕竟,这只是某种意义上周淮安冠冕堂皇的托词和缓兵之计的借口而已;

    事实上如果没有必要的话,除了少数如写过《南蛮书》的樊绰,《岭表异录》的作者刘恂等,这种典型别有所长的技术类官僚之外;他是不会过多接纳这些传统士人加入到义军内部当中去的,以免影响了内部的稳定性和纯洁度;

    一方面是相对于他们在普罗大众之中的心理号召力,他们与传统封建官府和地方大户豪强势力,牵扯不清而捆绑的过深;正所谓是只有背叛阶级的个人,却没有什么背叛自己的阶级和群体。哪怕是有暂时性或是短期的共同奋斗方向,但是在长远的利益诉求还是迟早要出现分歧的。

    另一方面,则是在义军的发展路线和思想主导权上,如果让他们有机会通过自己的方式来曲解、扭转、夸大或是淡化,乃至矫枉过正的借题发挥;那造成的灾难性可比什么缺少经验教训和个人资质不足、能力水平有限,走了弯路的后果更加严重的多。

    因此越是名士也越是麻烦,真要进入体系就成了某种意义上让人投鼠忌器,而不好轻易发落处置的异端,和各种潜在不满、反对分子天然发迹土壤了;

    还不如自己通过启蒙班和初等职业教育所,所培养出来的基层经办人员。起码他们的三观是统一影响和熏陶出来的,在心里期望上与义军的路线不会太过偏差值过高。

    所在在明面上职能找各种理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