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楔子(第1/2页)  长空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大中年间,唐宣宗李忱在天门传人裴松的帮助下,整顿超纲,勤修克免,略有政绩。无奈水旱天灾连年不断,随之诸地藩王相继叛乱,一时间流难四起,民不聊生。



    大中十二年,西北巡抚云端临危受命,先后平定湖南石再顺c广州王令寰c江西毛鹤“假三王”之乱,同年末云端荣升西北节度使,举家西迁。



    大中十三年八月,宣宗因不听裴松劝诫之言,为追求长生不老之术,误信黄玄之术过分食用“仙丹”,且日夜忧心天下纷纭大事,终撒手人寰驾鹤西去。同年唐懿宗李漼继位,“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纵情声色荒淫无度,此时内有宦官把持朝政处处打压忠良,外有边陲大敌虎视眈眈却毫无察觉。裴松眼见自己一腔热忱付诸东流,竭尽全力助宣宗治理下微有起色的大唐江山又陷入风雨飘摇的困境,兼之天门门规那条“三十而立”的不成文规定,只好暂且放下守护天行剑和整顿朝纲的宏愿,转而辞官寻找天门可传之人,再骧大业。



    初秋,慈恩寺,大雁塔顶楼。



    “哐哐哐”青衣人正晃动着龟壳,从龟壳中丢出三枚铜钱。



    旁边有一穿着奇异的中年男子,直勾勾地盯着落在桌上的铜钱,急道:“如何?”



    “主兵争,不利于北!”



    中年男子笑得很欢:“主争何地?”



    青衣人道:“天府之国——成都。”



    中年男子急问:“何时?”



    青衣人掐指算道:“岁在乙丑c贪狼c应在今年腊冬之末。”



    中年男子起身拱手道:“此次大事若成,定奉先生为国师,永受香火祭祀。”



    “好说!你先回去准备。”青衣人也不起身,做了个送客的姿势。



    中年男子下楼不久,青衣人轻哼一声:“出来吧!梁上君子。”



    只见身影一晃,塔中又多了一邋遢道士,正是裴松。他一副胡髭拉碴的模样,嘴里吊着酒葫芦,好像黏到嘴角似的,自始至终从未放下。



    青衣人冷笑:“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没成想你现在竟成了这般模样!”



    裴松叹气:“皆是拜君所赐,真是明知故问!”



    青衣人蓦地一笑:“那你不在道观修养,跑佛塔撒什么疯!”



    裴松也笑了:“和尚修心,道士养性,佛道一家,修心养性不可分离!”



    青衣人叹道:“一百年了,整整一百年了,这一百年天门c地宫明争暗斗,各有千秋,谁也没能放下仇怨。”



    “其实早已不是天门c地宫间的恩怨,你们地宫主战,我天门主和,实乃水火不容。你不识时务,与天作对,自取败亡!”裴松抿了口酒。



    青衣人不以为意:“胡吹大气,你天门中人代代单传,日渐凋零,就不说先前的那些,只看你现在的模样,已是胜负可定,反观我地宫现在如日中天!”



    裴松耸了耸肩膀:“鼠目寸光,你可曾听过‘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青衣人怒哼:“别跟我打这些没有用的机锋,你既然来了,我就跟你算这些年的旧账!”



    裴松摇了摇头,苦叹:“你为非作歹多年,唯恐天下不乱,我们也算是一脉相承,今日便清理门户,还天下人一个公道。”



    青衣人笑了,好像从未听过这样的笑话:“你真是若有天行剑在手,我还可能忌惮你三分,如今宣宗李忱已故,你与懿宗李漼又结怨颇深,普天之下哪有你的容身之地,不引颈受戮,还敢大言不惭。”



    青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