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四十八章 董仲舒石像(第2/3页)  带着神龙回娘家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亓晓婷对村民们一说,村民却不干,一个老者说:“我看出来了,他们是妖,你们是神,你们一定能给我们修好。

    “可你们要是一走,我们连个正头香主都找不到了。万一你们不来了,我们上哪里找你们去?

    “这庙可是关系着一村民众的生命。你们说什么也得给修好了再走。一旦出了人命,我们找谁算账去?”

    “是啊,是谁破坏的还没闹清楚,你们既然赶上了,就得给我们个说法。性命犹关的事,不能就这样走了。”人群中有人说道。

    亓晓婷想了想,问道:“请工匠得花多少钱?”

    一个老者伸着大拇指说:“少说也得百十两银子。”

    亓晓婷:“这样吧,那边的事情也很紧急,我先撂下二百两银子做抵押,三天内,如果我们修不好,或者回不来了,你们就用这银子请工匠修。怎么样?”

    老者与身边的人嘀咕了嘀咕,说道:“也行。如果三天内你们修好了,我们就把这银子再还给你。不过,一定要照原样修,改了模样,我们就把银子扣下。”

    亓晓婷:“可以。”

    亓晓婷到背人处闪进空间,一边往箱子里装银子,一边简单地对龙一说了外面的情况。

    “这样很好。”龙一赞叹道:“老百姓不了解我们,有怀疑很正常。银子起个宽心的作用。你们把碎块儿扫进来,我和娇娜一起粘合,不出一天就能完成。”

    亓晓婷:“娇娜的眼睛?”

    龙一:“好多了。这孩子不愿意与民众打交道,你们又没有多大的打斗,她乐得在自己的宫殿里享受。”

    亓晓婷看在在修牛骨桥时娇娜带病卖力气的份上,也就没说什么,提着二百两银子闪出空间。

    有了白花花的银子,“肇事”者即便不回来,无影庙也能修起来。人们也就没再说什么。

    亓晓婷一行告别王钧村的人们,急忙向后旧县董仲舒庙奔去。

    董仲舒出生与公元前179年,棘津州广川镇大董故庄人。西汉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棘津州从古到今,官位最高,对历史影响最大的一个。

    他的《天人三策》《春秋繁露》,以儒家学说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黄老”等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建立起一个具有神学倾向的新儒学思想体系。

    董仲舒认为,“道之大原出于天”,自然、人事都受制于天命,因此反映天命的政治秩序和政治思想都应该是统一的。

    董仲舒的儒家思想维护了汉武帝的集权统治,为当时社会政治和经济的稳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汉武帝元光元年,董仲舒任江都易王刘非国相10年。元朔四年,任胶西王刘端国相,4年后辞职回家。

    此后,在家著书,教学,朝廷每逢大事,都会让使者及廷尉到他家,征询他的意见,足见他仍然受到汉武帝的高度重视。

    ……………………………………

    “董仲舒老家是清凉江东支流东岸的东故庄,为什么把庙建在了东支流西岸的后旧县村后?”

    亓晓婷边走便问身边的飞毛腿。

    飞毛腿边走边说:“你问的好,关于建董仲舒庙和董仲舒石像,咱棘津州还有一段传说呢!”

    亓晓婷闻听来了兴趣:“什么传说,你快给大家说说。”

    飞毛腿:“这事说来话长,我简单地给你说说。”

    于是,飞毛腿讲了下面的故事:

    董仲舒的晚年,主要是在老家著书、教学。他亲自教授学生一千多人。老百姓拿他与孔子比,说孔子是“大圣人”,董仲舒是“董二圣”,又随了孔子称“董子爷”。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小时曾当过和尚。当了皇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