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九章 配送中心(第1/2页)  非常小商贩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黄三赖升职了,成为新成立的配送中心的经理。

    他现在的任务是每天带着手下开车到钢城里转悠,凡是卖食物的地方都去看看,从路边的小吃摊到大酒店的包间,从居民区的小菜场到工厂的大食堂。

    凡事chu sh一u的食物和大体的销量都要记录下来,然后回来确定一下所用的原料在冷库和农贸市场里能不能找得到?食品公司能不能自己生产?

    吕建国告诉他这叫市场调查。虽然不懂市场调查是什么意思,但黄三赖却认真做着这项工作。他虽然没什么文化,但坚信跟着吕建国干一定没有错。

    第一天的调查结果很快出来,销量最大的是热干面和米粉。热干面是江城特色小吃,面条含的碱性比普通的面条高,吃起来韧劲更足。米粉是大米做的。

    大米是南方人习惯的主食,将大米磨成粉状,然后做成各种形态的食物是南方特有的吃法。其实北方的做法和南方大同小异,只是大米换成了小麦。

    难道要办个厂?吕建国笑问自己,热干面就算了,江城不是面粉的主产区,面粉得从外地运过来。现在的交通还很落后,没有高速公路c高速铁路,能买到的面粉在数量上受到了限制。

    要不是人家看在钢材的份上根本不可能ti g一ng这么多的面粉。批量生产热干面会对饺子生产造成干扰。

    米粉倒是可以考虑。南方是大米的主产区g一ng yg充足,周边村民都种了不少,农贸市场时就有不少卖米的,都是今年的新米,不是那种粮店里卖的陈年米。

    关键是吕建国了解后世制作米粉的机械原理,当年为了满足南方来的农民工的需要,他专门购买了一台小型的米粉加工机,这种机械在1991年还没有研制出来。

    “很好,我们继续。”吕建国点点头,决定建米粉加工厂。

    第二个销量大的食物是豆腐c豆干c豆皮等豆制品。豆腐畅销华国,无论南北方百姓均爱食用。只是南豆腐和北豆腐在做法和口感上略有差异而已。

    可惜吕建国只懂手工制作豆制品的工艺,虽然了解过豆腐机的构造和原理,但当时店里手工的产量已足够g一ng yg了,所以没有购买这类机器,不知道具体的设计细节和缺乏实际使用经验。

    “豆腐可以做,但这活很辛苦。”吕建国说。

    “辛苦不怕,农民还怕吃苦?只要能赚钱,我想一定会有不少人来抢着做的。”黄三赖说。

    再接下来就是熟食,卤菜c油炸食品c咸菜之类的。这些东西对口味的要求高,机械化生产虽然容易,但xiā一 sh一u却有很大的难度,即使几十年后也没能解决这个问题。

    市场上仍是各种风味的产品流行一阵后就消失了。象烧鸡,鸭脖之类也曾风靡华夏,但那都是主原料有生产基地能保证g一ng yg的前提下才实现的,现在从村民里零散收购,肯定无法做到。

    “吕总,我有个亲戚在道口烧鸡店干过,要不我请他过来?”黄三赖说,豫省的花县有数百家道口烧鸡店,也不知道这位亲戚具体在哪一家工作。

    “这事先不急,咱们一步步来,先解决产量最大的。我决定先建一个米粉加工厂,等产生效益了再考虑上其他的项目。”吕建国说,鸡鸭鱼虾这些自己会做,味道也不差。

    “等正式开业后收上来的鸡鸭鱼之类的到时怎么消化呢?”黄三赖有点担心地问。

    “从现在看量不算太大,我们把工作做到前面,我找找关系估计能消化一部分,你带着人到酒店c餐馆找老板联系一下,范围可以扩大一些,不局限在钢城里,山青区也去联系下。咱们农贸市场里品种齐全,需要的原料一次就能采购齐全了。只要人来了,就应该能卖掉一些。”吕建国笑着说:“宣传单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