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章 生活的选择(第1/2页)  宇本倦,奈何眷恋心底的沉沦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宣纸上,浓墨泼洒,霎时非黑即白,只是又有人可知那黑的究竟是墨还是纸,那白的到底是纸还是墨?

    白马非马中公孙运用限定与非限定的概念区别了白马与马,而我接下去想说的则是从根本上认识一个人对于生活的选择同与不同。

    生活,用通俗的话语解释,便是,“生下来,活下去”。由支配,才能够活下去。吃饭,喝水,都是人最本能的,所谓修仙,所谓成佛,都是由一开始的决定想要做的,因而便有了礼教,便有了“举头三尺有神明”,便有了“人在做,天在看”的想法,因为人不可能与天齐高,因为人便是自然的一部分,你说,一个人如何看待自己的毛发的,那便是天如何看待那自诩为“万物之灵长”的人类的。

    当然,那是因为人类没有与天抗争的手段,一个王朝能够覆灭,那时因为自己的人民的反抗,而就是举世之力也只能堪堪毁灭一个地球罢了,而对于更外边的宇宙有无影响。且人不会为了一点自己的想要覆天的便要毁了自己的根。再加上自己实力的考量,想要活下去的大过了称霸伏天的,这便是权衡之道,也即为“中庸”。

    假设人感受到了自己的利益已经远远超过了令自己生存下去的勇气,那么人往往会选择一种自己认为的两败俱伤的局面,因为此时对手是与自己实力相当或者相差不多的,而绝非虫豸与巨人的差距。“小人物也可颠覆棋局”,在这里,他所借用的是自己获得的,却也是以别人的内乱而起的,且绝不适用于两个世界的人。

    一如《三体》的结局,三体世界的人侵占地球,地球最终选择以暴露自己为代价,使黑暗森林中的顶层存在加速了三体世界的灭亡,而地球也遭受到了维度打击,这篇森林中存在的是同一层次的文明,却为了生存竞争,不得不遵循那丛林法则,也因此能够说明存在即为合理,那消逝的便是那被踩得粉碎的垫脚石,利益至上,利益即为目的,活下去的目的也为了自己的利益。适者生存如此残酷,但不择手段也需令人深思,从某种角度看它真的没什么,一个巨人并不需要跳梁小丑的伴衬。

    此为其一,利益是生活选择的目的,而则是生活选择的动力。

    其二便是学习,无论获得什么层面的东西,都为学习,人不会让自己闲着,一刻不停地包揽着自己需要得到而展开的行动,而亲力亲为最好不过,因而人需要学习,学习是生活选择的手段与工具,人学会使用工具因而自得地宣称自己为“人类”,区别于动物,殊不知殊途同归,有得便有失,从另一面来讲,舍得舍得,有舍便有得了。

    孟子曾经说过一句话:大丈夫言不必信,有人理解为在道义面前可以收回自己的话,而在我看来,这是另外一种兵不厌诈的体现。结合儒家大的思想来看,前一种的确是一种优秀的解释,而从利弊来看,后一种却为好的阐述。一个人的思想可不可被人认可,不是它看上去有多么的崇高,而是它究竟符不符合自己的利益,在大的利益面前,曲解它无可厚非。何为曲解,当一个想法产生时,被表现出来时,旁人所看到的必定会有与自己原定的偏差,由于每个人的经历,教育,环境所限,只是差别的程度不同而已。

    老子曾经说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一个事物它是说不尽的,可以回到本文的开头,当你所受的教育说宣纸是黑色的,那么,宣纸在你的经验中,一定是黑色的,它是正常的,白色的宣纸才不正常。当你有一天有一个外国人告诉你宣纸的颜色是“hite”时,而“hite”正好对应你脑海中的字典“白色”,你一定会用不可思议的眼神望着他,脱口而出“你错了,宣纸是黑色的。”你生活在北方,一个南方人告诉你,“宣纸是白色的”,这时,你还会说“你错了”,当越来越多的人告诉你“宣纸是白色的”时,你便会动摇自己,最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