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96 章(第1/4页)  打工在东汉末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官。汉时改为大理。魏时为第三品,中二千石。黄初元年改为廷尉。吴亦如之。

    大尚书吏部尚书的别称。魏晋尚书分曹治事,吏部尚书为首曹,故称大尚书。

    大长秋秦置将行,为皇后宫官。汉改为大长秋,秩二千石,职掌奉宣皇后命和引见给赐宗室外戚及充当皇后出行随行,常为宦者任。三国因之。

    东中郎将秦郎中令属官有左中郎将,汉属光禄勋,秩比二千石。主轮番执戟宿卫天子。魏因置。亦作东中郎将。比二千石,第四品。吴蜀亦置。

    东观令东观原为东汉宫名,为宫中藏书之处。三国吴置东观令,职司董理经籍,掌修国史。

    东曹属汉制,丞相、太尉掾吏其正职称掾,副职称属,皆比二百石。东曹副职吏员称东曹属。三国因之。

    东曹掾汉制,丞相、太尉自辟掾吏分曹治事,有东曹掾,秩比四百石,初出督为刺史,后主二千石长吏及军吏的迁除。三国因之。

    督军校尉三国吴置,校尉在将军和中郎将之下。

    督军从事刺史、州牧之属官,多称从事史,分主各事。东汉末临时设置属军事之从事史颇多。

    都督领兵将领或地方军政长官之称。蜀于边缘诸郡皆置都督领兵屯守。

    邸阁督邸阁为囤积粮谷之所,其督为守备屯所士卒之长。

    典学从事汉制,司隶校尉及州刺史之下,设从事史若干人,分司州政。蜀在益州设典学从事,总领一州之学政。

    典曹都尉蜀置,刘备定蜀,较盐铁之利而设盐府校尉,并置典曹都尉以属之,掌供继军粮。

    都尉都尉名官甚多,多为主兵武官。地方郡国都尉,主兵。

    都护汉宣帝时,置两域都护,为加官。东汉光武帝时设都护将军。三国魏沿置。蜀有中都护、行都护之号,职权如大都督,总领内外诸军事。吴设左右都护,尽护诸军。

    奋威校尉校尉为次于将军之武职。有各种名号,奋威校尉仅三国吴置。

    奋武校尉位在将军下。三国时校尉名号甚多,职责亦不同。奋武校尉仅吴置,鲁肃任之。

    奉尚“尚”他本均作“常”,即奉常(太常)。

    奉车都尉汉武帝时设奉车、驸马、骑三都尉,皆比二千石。奉车都尉掌御乘舆马。魏时为第六品,秩比二千石。。

    关内侯秦置。爵第十九级,位次于列侯。有其号,无国邑。

    光禄大夫秦郎中令属官有中大夫,汉更名为光禄大夫,秩比二千石。魏时为第三品,位次三公。无固定职守,相当于顾问。诸公告老及在朝重臣加拜此官以示优重。

    黄门丞西汉少府属官有此职,东汉因之。黄门令之佐吏有丞、从丞各一人。

    黄门令西汉少府属官有此职,东汉因之。秩六百石,宦者充任,主省中诸宦者。

    护军秦置护军都尉。汉初又称护军中尉。武帝时设护军将军。护军之号,有时即指竣军将军或中护军之简称。

    护军将军秦置护军都尉,汉因之,陈平曾任此职,尽护诸将。汉武帝时属大司马。建安12年改护军为中护军。魏亦置护军,主武官选,隶领军。资重者为护军将军,资轻者为中护军。

    侯相即列侯封国的相,主治民,如县令、长。

    后典军三国时蜀于监军之下置典军,分前、后、中三典军。吴亦置,但分左、右、中。

    后将军东汉杂号将军甚多,有以前、后、左、右名之者。魏时为第三品。

    虎威将军三国时杂号将军之一。魏吴有置。

    金曹从事三国吴置。魏置金曹掾,主管货币盐铁事。吴置金曹从事,胡综任之。

    监农御史为御史中丞的属官。秦置御史大夫,汉因之。有两丞,一曰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