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百九十二章 笔、墨、纸、砚(第2/3页)  异界生活助理神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实一开始是需要半个魔法时也就是二十分钟左右的,但是随着技巧提高,熟能生巧,以及综合法术应用上的改进,这个时间,被一步步缩短,直到缩短到了五分钟!

    也可以说,这三天,在造纸行业上,方天以一个后来者的见识,加上魔法的“神力加成”,用三天的时间,走完了前世一千年中无数的造纸作坊所走过的历程。

    现在,在造纸一项上,他已经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专家,大专家!

    甚至如果不谦虚地说,称为是宗师级的也不为过。

    如果愿意,如果不考虑别的什么东西,他现在就可以编写一本《造纸集成》,而这本书,必是经典。

    当然,事实上,这事他是不可能做的了。

    纸成了,下一步就是墨。

    而相比起纸来,墨的造法可就简单了。

    简单得太多!两者根本就不是一个数量级的。

    造纸方天需要试验四五百种材料,这还只是“调料包”,加上原材料,足有七八百种,但是制墨么,别说七八百了,连七八十都不用!

    这个时代,最简单的墨,家家都有,而且每家都有至少两个“加工厂”,一天不间断地在加工着墨。

    第一个加工点,是油灯。

    第二个加工点,是锅灶。

    把枫林大院西院天天做饭的大铁锅提起来,翻过来,用手朝上面一mo,立马就会发生一个神奇的变化――白白的手,变成黑黑的了。

    把那些黑灰刮下来,用水一调和,就是最正宗不过的墨。

    这是大锅。

    油灯当然也是如此,不过灯上的取墨点就是灯罩了。

    通常来说,灯罩里的灰,比大锅底的灰,要更黑一些,也更细腻一些。当然,所谓细腻,细腻到极点,就是前世所谓的“纳米级”了。

    墨的层次,也就在这里显出差别:

    一、看谁更黑。

    二、看谁更细腻。

    作为大文豪,同时也是一位书法家,宋四家之一的,苏轼,苏东坡,也即苏长脸阁下,有过一句论墨的话:

    “今世论墨。惟取其光。光而不黑,是为弃墨。黑而不光,索然无神气,亦复安用。要使其光清而不浮,湛湛然如小儿目睛乃佳。”

    虽然苏东坡的书法被同为宋四家之一的黄庭坚讥为是“石压蛤蟆”,但他的这个论墨的观点,还是非常jing当的。

    这句话里所言的墨,其实也是无数书法家对墨共同的要求。

    当然。和造纸一样,纸里可以添加“十三香”,让纸呈现不同的特sè,比如青纸红纸什么的。墨里也可以添加调料的,这一方面,前世方天那个时代的人应该很容易理解。

    比如吃冰淇淋,有什么草莓味香草味芒果味哈密瓜味巧克力味什么的。

    在制墨的原料中添加一点香水,那墨制成后,也就是香墨了。

    拿过一块墨来,用鼻子嗅嗅,所谓“沁人心脾”,并非瞎扯。当然了。这香味也不是随便加的,有些香味和墨混到一起,其味会变得极恶。

    不过,这只是小问题罢了。

    纸还需要一遍遍试验,这墨么,方天还没试验,心中便已是有底了。

    接下来。就是笔了。

    毛笔,呵呵,相比起纸,相比起墨,制毛笔的难度与工序又衰减了一大截。

    如果说前世的制笔者或者说一个普通人来制笔,还会对涉及那些毛的细微调整方面头大万分的话,对于一个法师来说,这就真的不值一提了。

    所谓文房四宝者。笔、墨、纸、砚。

    如此这般,纸过了,墨过了,笔过了,那么再接下来的,就是砚了。

    这个。则更简单,简单到只需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