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章 不得不提易家事(第1/2页)  乡韵之易香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徐神医既然打了保票说能治好秋生的疤痕,当然是经深思熟虑的。当年秋生一身伤痕的回了村,被州府以及镇上有名的大夫断定治不了的腿被他治了去。

    不过说到秋生脸上的疤痕,就不得不提秋生算得上“丰富多彩”的少年时代。

    易家的木匠手艺世代相传,到了易老二这一代,只有兄弟二人。易老大年轻时爱贪玩,也不喜做木匠活,就歇了继承祖上手艺的心,专心侍田。却说这易家虽有木匠手艺,却并不以此为生,权当是一份副业。

    家有良田五十亩,即便是分家后,兄弟二人各家也有二十五亩,在村里也算得上为数不多的殷实之家。

    这易家老二勤奋踏实,不单在务农方面一把好手,这木匠手艺也是远近数一数二的,年纪轻轻便是大家眼中可嫁的好儿郎。易老二娶妻邻村长青村钱家之女,第二年便育有一女,名唤元娘。六年后,儿子出生,因为生在立秋,故起名秋生。

    这易家秋生自小就活泼好动,稍稍长大些,发现比别家小子更有劲,当然食量也是孩子里头独属一份的。长到十岁,身形已经相当于十三四岁半大少年,独手提百来斤东西不在话下。

    而女儿元娘则是继承了母亲手艺,经常去镇上交绣活。元娘长的秀丽端庄,还有南方女子才常有的温柔婉约,这般的元娘不知怎么被县丞家嫡公子褚良绪瞧上了,那褚良绪不顾家里人反对,娶了易家元娘过了府。

    这褚良绪也当得良婿,婚后对元娘竭尽疼爱,却不料更是引起了县丞夫人对元娘的不喜。加之结婚两年无所出,更是觉得这农家儿媳百般不顺眼,不过此时的褚良绪还能顶得住来自母亲的压力。

    却说结婚三年后,县丞去世,作为嫡子的褚良绪接替了县丞之位。一年孝期过后,元娘的肚子依旧没有动静,褚老夫人这次却是铁了心要给儿子纳妾。褚良绪虽对元娘疼爱怜惜,但这次没能阻挡的了褚老夫人,便不得不顺应了下来。

    让人嗟叹的是,纳妾一个月后,元娘查出有了一个多月的身孕,第二年便生下一对双胞胎儿子。

    本是极其幸福美好的时刻,奈何这当头家里的妾室也查出有孕,虽然褚良绪并没有太过关注那有了身孕被提做姨娘的妾,但刚刚生产完的元娘直到那一刻才真正体会到,自己的丈夫已经不全然属于自己了,心中失望心酸苦闷。再加上后来庶女的出生,婆婆一如既往的刁难,日子也如之前一样顺心不起来,糟心事一堆。

    元娘也是率直的个性,这心里藏着事,对褚良绪也就不复热情了,夫妻俩婚后第一次离了心。

    而这一切也对秋生影响颇大。

    自小元娘就疼爱小自己六岁的弟弟,姐弟二人向来亲近。嫁人后,考虑秋生喜欢舞枪弄棒,便央丈夫帮忙找一个武艺不错的人教导秋生武艺。后来褚良绪便找了县衙里一个看门的老师傅,这老师傅虽然现在过得很是落魄,武艺却是不低,早年间也是上过战场的。

    这有了师父,秋生便辞了村里的学堂,专门去镇上学艺,顺道在镇上的学堂继续读书习字。易老二夫妇俩心疼儿子小小年纪来回奔波,住女婿家更不是长久之计,一合计,便在镇上赁了一座小院儿,钱氏家里农活不忙的时候就过去照顾儿子起居。

    秋生没有习文天赋,在武学一事上却是一点就通,人也肯吃苦,再加上天生神力,仅两年的时间,就学完了别人五年才能学到的东西。

    虽不用每日去练武了,但秋生之后依旧在镇上就读,因此常常去姐夫家,小孩子最是敏感,发现长姐不复以往鲜活的模样,纵使他尽力扮丑耍宝,长姐依旧不开心,他也没有奈何。

    后来,在镇上认识的新伙伴赵恒安要去府城做生意,秋生便决定一同前往。他去了干甚,当镖师。

    秋生为人仗义,又忠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