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百一十六章飞熊现,贤臣至(第1/2页)  洪荒之万道天尊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洪荒之万道天尊正文卷第五百一十六章飞熊现,贤臣至太姜大喜,忙传令百官、众世子,往西岐接驾。众文武与各位公子无不欢喜,人人大悦。

    西岐万民,牵羊担酒,户户焚香,氤氲拂道。文武百官与众位公子,各穿大红吉服。此时骨肉完聚,龙虎重逢,倍增喜气。

    姬昌同申杰行西岐来,转过迢遥径路,依然又见故园,姬昌不觉心中凄惨,心想:“昔日朝商之时,遭此大难,不意今日回归,又是七载。青山依旧,人面已非。”

    正嗟叹间,只见两杆红旗招展,大炮一声,簇拥出一队人马。文王心中正惊疑未定,只见左有大将军南宫适,右有上大夫散宜生,引了四贤、八俊、三十六杰,辛甲、辛免、太颠、闳夭、祁恭、尹籍伏于道傍。

    次子姬发近前拜伏驴前曰:“父王羁縻异国,时月累更,为人子不能分忧代患,诚天地间之罪人,望父王宽恕。今日复睹慈颜,不胜欣慰!”

    姬昌见众文武、世子多人,不觉泪下:“孤想今日不胜凄惨。孤巳无家而有家,无国而有国,无臣而有臣,无子而有子,陷身七载,羁囚里,自甘老死,今幸得见天日,与尔等复能完聚,睹此反觉凄惨耳。”

    在众人的簇拥之下,姬昌换了王服,乘辇,命申杰随进西岐。一路上欢声拥道,乐奏笙簧,户户焚香,家家结彩。文王端坐銮舆,两边的执事成行,幢蔽日。

    只见众民大呼曰:“七年远隔,未睹天颜,今大王归国。万民瞻仰,欲亲觌天颜,愚民欣慰。”

    姬昌出小龙山口,见两边文武、九十八子相随,独不见长子邑考,因想其醢尸之苦,里自啖子肉,不觉心中大痛,泪如雨下。

    姬昌回归西岐之后,那些文武百官,以及那些公子,都是启奏,与商朝两分天下,甚至起兵打上五关,杀进朝歌,斩费仲尤浑,灭妲己,推翻纣王统治,在立明主。

    不过,这些话,却没有得到姬昌的同意,反而被姬昌大骂了一番,在姬昌认为自己之所以有七年之困,那是因为自己言语有失,罪有应得。

    七年之后,自己不但被放出来了,并且还加官进爵,甚至封了文王,姬昌乃是一个忠厚之辈,岂能同意众人的谋反之举,当即便是狠狠的责骂了文武百官。

    上大夫散宜生,看到姬昌生气,自然知晓姬昌的心性,于是便启奏:“在西岐建立一座灵台,造此灵台,既为应灾祥而设,乃为西土之民,非为游观之乐,何为劳民哉。

    况主公仁爱,功及昆虫草木,万姓无不衔恩。若大王出示,万民自是乐役。若大王不轻用民力,仍给工银一钱,任民自便,随其所欲,不去强他,这也无害于事。况又是为西土人民应灾祥之故,民何不乐为。”

    姬昌听闻,当即赞同,颁发旨意:“西岐之境,乃道德之乡,无兵戈用武之扰,民安物阜,讼减官清。孤囚里羁縻,蒙恩赦宥归国。

    因见迩来灾异频仍,水潦失度,及查本土,占验灾祥,竟无坛址。昨观城西有官地一隅,欲造一台,名曰‘灵台’,以占风候,看验民灾。

    又恐土木工繁,有伤尔军民力役。特每日给工银一钱支用。此工亦不拘日之近远,但随民便:愿做工者即上簿造名,以便查给;如不愿者,各随尔经营,并无逼强。想宜知悉,谕众通知。”

    西岐众军民人等一见告示,大家欢悦,皆是大呼:“大王恩德如天,莫可图报。我等日出而嬉游,日落而归宿,坐享承平之福,是皆大王之所赐。

    今大王欲造灵台,尚言给领工钱。我等虽肝脑涂地,手胼足胝,亦所甘心。况且为我百姓占验灾祥之设,如何反领大王工银也。”

    姬昌建立灵台与纣王建造鹿台不一样,鹿台建造欲要几年,但是灵台这一番建造下来,只是用了不到六个月的时间便建好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