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四七章 高原反应(第3/5页)  华娱渣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料从何而来呢?2000年前的纳斯卡地区干旱少雨,不可能有茂密的树木生长,高台也就不可能用木头来制造;而假如用土,那么,这里地表是以砾石为主,仅有少量的沙土,根本没有足够的泥土来修建如此之高的高台;假如用岩石,我们今天为何在纳斯卡地区没有发现取材用的大规模采石场呢?

    没有谜底,这谜底也不是张楚然三人可以找到的,所以现在为之惊叹就可以了!

    ........................................

    从小飞机上下来,张思意意犹未尽的看着身边的张楚然和迪俪热巴道:“哇...真的是太神奇了,这到底是怎么弄成的,古时候难道就有航空器材了,要不然这些画是怎么完成的。”

    “不是外星人做的吗?”迪俪热巴睁着眼睛疑惑的问道。

    “嗯...外星人好像不是,其实线条很好做,上世纪80年代,纳斯卡镇的学生们在赖歇的带领下,向人们演示了古人是如何制造一条纳斯卡线条的:首先用标杆和绳索标出一条笔直的线,然后,再把表面的黑石拿走,漏出下面闪光的白沙,反衬着周围富含铁矿的岩石,于是,一条线就出现了。也许,这就是纳斯卡线条的本来面目吧。

    尽管赖歇的实验形象地验证了她的假说,但是,有一点,她的实验无法解释,那就是,在纳斯卡地区不仅有大量的直线条,还有众多的弧线所组成的图案,比如,那只长达100多米的猴子。

    所以说这就必须要有像思思说的航空器材,要不然猴子是不可能完成的,今天,纳斯卡线条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参观,而要想欣赏到线条的全貌,就必须乘坐当地提供的一种轻型飞机。在众多的游客当中,不乏对未知事物持有浓厚兴趣的探索者。伍的曼就是这样的人。他不仅是美国佛罗里达航空公司的总裁,还是国际探险协会的会员。

    当他乘坐飞机飞过纳斯卡上空时,灵光突然出现在他脑中,古代纳斯卡人是否乘坐一种飞行器来监督制作出线条的呢?

    更多的证据使伍的曼相信自己的结论:纳斯卡人在秘鲁山区的后代印加人至今还流传着会飞的物体的传说,而且,许多纳斯卡陶器和织物的残片上都饰有飞行的图案,包括气球风筝和鸟一样的飞人。

    兴奋不已的伍的曼开始采用一种实验性考古方法来证明自己大胆的假设。他决定仿照古纳斯卡人制造一个热气球,并将其命名为“兀鹫一号”,这是安第斯山一种高飞的巨鸟。为了令人信服,伍的曼清楚,制造兀鹫一号的材料,必须尽可能接近古纳斯卡人所用的材料,而气球的样式则与纳斯卡陶器上的飞行图案一样。

    1976年11月,26米高的兀鹫一号终于完工。人们在地面上建起一个炉灶,以生产出足够的热气灌入气球。几天后的凌晨5点半,伍的曼和一名热气球飞行冠军乘坐它飞上天空,在短短几秒钟的时间里,他们在沙漠上迅速攀升了122米。

    地面上一阵欢呼,实验成功了,古代纳斯卡人的确可以乘坐热气球飞上空中,但是,接下来的事情却令人沮丧,因为气球只在空中停留了短短的三分钟,这短短的三分钟,对于修建庞大的纳斯卡线条相比,显然是远远不够用的。

    所以我认为一定是古人运用了一个我们还不知道的手段,让气球一直待在天空中,只是现在我们还没有找到那个方法,也或许那个方法需要的东西,在时间推移中消失了。”

    “哇...好深奥呀,听不懂,不过,这里真的很有意思,下次我们将爸爸妈妈还有可可一起带来吧,那样,我想可可一定会开心死的。”

    “嗯...。”张楚然微笑的点点头。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