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37 章(第1/4页)  元宫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如此,无可挽回,叟亦何必自寻苦恼。”朱叟道:“老夫世居淮西,服畴食德,代受国恩。自夏贵以淮右降元,举家逃窜十年之久,并无确耗。老夫浪迹两浙,往来江上,茫茫家国,何堪设想,我乃故宋之遗民也,安得不悲?”说至此,更涕泗横流,悲不可遏。众人听了这一席话,也不禁为之感泣。朱叟手举酒杯,酬于江中,朗声高吟道:

    黄犬东门事已非,华亭鹤泪慢思归。直须死后方回首,谁肯生前便拂衣。此日区区求适忘,他年往往见知机。不须更说莼鲈美,但在江南水亦肥。

    吟罢了时,浮一大白,又续成一绝道:

    烟凝楚岫愁千点,雨洒吴江泪万行。

    飘泊京湖逾十载,不堪回首细思量。

    朱叟慷慨悲歌,亡国之泪,续续而下,向众人说道:“老夫幼读诗书,长知礼义,身为故宋之人,死作故宋之鬼,岂肯奴颜卑膝,屈身以事鞑奴?我辈身为平民,犹知励节。所可恨者,堂堂宗室,亦应诏出仕。故宋之状元宰相,亦屈膝虏廷。老夫所咏之诗,正为这两人而发。”此言未毕,众人问道:“叟所言的宗室与状元宰相,究是何人?可以明示我等么?”朱叟叠着两指,慢慢的道将出来。未知这二人究系谁何,且听下回分解。

    本书由派派小说论坛(www.4020.com.cn)发书人 once918 搜集整理上传

    书版权属作者所有,请勿用于商业传播

    原如喜爱本书,请支持原作者,购买正版实体书

    第三十七回 详梦兆喜获遗骸 伐陵寝虐及枯骨

    话说朱叟迭着两个指头道:“我说的故宋宗室和状元宰相,并非他人,一个乃是秦王德芳后裔赵孟。一个乃是由状元而任宰相,深受国恩的留梦炎。这两人竟受了元人的征召,前去做官,岂不可叹而又可恨么?”众人问道:“元人方才尊崇释教,如何又要征召儒士呢?”朱叟道:“元廷征求儒士,也正因尊崇释教,废学校,停科举而起的。你们既然没有知道详情,待我细细说出,自然明白。”于是朱叟便将元廷征求儒士的起因,详详细细的说出。

    原来世祖自平宋之后,将宋之宗室大臣尽行北迁,凡台省请职,间用南人,惟御史台、按察司等不用南人。到了信从八思巴尊崇佛教,不但废学校停科举,抑制儒士,并且制江南人为十等,一官二吏七匠八娼九儒十丐的等级,颁了出来,以儒者而屈于娼之下,丐之上,这明是有意毁灭儒教的了,读书的听到了这样制度,莫不怒发冲冠,销声匿迹,遁于山林,如何还肯出仕做官,受他的羞辱呢?因此朝廷之上,除了一班蒙古人以外,便是些幸进的小人了。御史程文海见了这般景象,很为忧虑,便上疏言道:“陛下扫平区宇,中国之天下须参用中国人,则风土人情,悉得其宜。如御史台、按察司,乃采风问俗之职,江南等处风土,非南人不谙。且江南为故宋人文荟萃之地,今宜设各道廉访使,博采知名之士,朝廷充用,天下可不劳而定了。况陛下诏书,崇奉释教,停罢科举,非采访何由得知?”此奏一上,世祖竟允其请,即命程文海为江南廉访使,拜集贤学士兼侍御史,行御史台事。文海奉旨启程,一至江南,令人访求留梦炎、赵孟。两人到来,对他们说道:“当今大元天子,侧席求贤,故命文海采访名士。二公抱济世之才,匡时之略,宜乘时起驾,贡于明廷,切勿遁居山林,与草木同腐,使夜光之璧,明月之珠,委于道路,则幸甚!”留、赵二人,本来没甚气节,只因无路可以出仕,所以隐居家中,哪国真个不忘宋朝,愿作遗民呢?如今有程文海劝驾,真是难得的机会,哪里还肯错过,遂齐声应道:“亡国大夫,不足与图存,倘蒙明公汲引,敢不竭尽驾骀,以效驰驱。”文海见二人已允就征,不胜欢喜,遂给与诰身。二人叩首谢恩,被荐入燕,俱用为翰林承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