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章:柳如是的苦衷(第2/4页)  大明最后一个太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么。

    “至少,比地里刨食要强一些罢。”孙三这样说着,随后捏紧了内衬口袋里的那张存根。这茅草屋一个屋子里能睡五个人,大通铺,放什么东西都感觉不安全。

    自然,每月的银钱一落袋就赶忙去了镇上的恒信钱庄存上去。这年头钱庄存钱不仅不要给钱庄‘交’纳规费,还能拿利息,端的是比过往强了许多。

    往常老西儿的钱庄存钱可是要‘交’规费的。

    后来横空出世了一个大钱庄恒信钱庄,老西儿们的钱庄便纷纷被挤兑得开不下去。好一场龙争虎斗以后,卢沟桥镇就只剩下恒信钱庄一个分号,再无老西儿们的钱庄了。至于缘由,倒是让人听了不由咬牙切齿。因为,朝廷一番彻查,查出了十几家通敌卖国的‘奸’商。抄家杀头之下,再坚‘挺’的晋商钱庄也开不下去了。

    最后,市面上还存着的晋商钱庄都被恒信钱庄买了下来。

    孙三自然是不晓得这一点的。

    他只是想着存折里那攒了三个月的薪水不会丢,心中就安心了几分。

    “孙三,睡没?”一个有些显老的声音响了起来,孙三不用去看也知道,这是洪家老哥的声音。

    “洪哥回来了?身子好点没。”

    “吃了点‘药’,大好了。只是这活儿怕是没了,就连夜回来,”

    “活儿怎么没了?”孙三纳了闷:“黄哥你力气大,不还是老爷的族亲么?”

    “族亲……”黄大哥行九,旁人都喊他黄九郎。但黄九自己很清楚,这个族亲一点用都没有。毕竟,附近方圆十里,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姓黄的多得是。追问上去,十之**都能攀到一些姻亲。

    “没有用的……”黄九郎闷声说:“是衙‘门’里传出了风声,要整顿。听说……西山的煤矿里死的人有点多了……”

    “有点多……”孙三吞咽了一下,感觉喉咙有点干。

    京师的工坊多了以后,煤矿上也热闹了起来。除了朝廷的官办工坊以外,一连串开办了许多‘私’人煤矿。

    官办工坊供应的是京师钢铁厂的工坊,每年赚的盆银钵满,不知惹了多少人‘艳’羡。见炼铁这么赚钱,脑子活络的人就从匠作大院里买了炼铁的技术,也去开办了工坊。

    于是,而今顺天府工坊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来,其中很多就是炼铁工坊。炼铁要燃料,京师附近,煤矿不缺。于是,煤矿工坊也纷纷冒出来。

    不比官办工坊,‘私’人工坊很是不讲究,进去以后想要出来就是千难万难。

    砖窑里,每个月死伤两三个已经是孙三感觉了不得的事情。可煤矿里,却是很可能每天都会死人。

    现在各个工坊都是排队拿钱等煤用,东家自然是催得紧,‘逼’得工人下井也是频繁。可一旦急功近利,自然就各种错漏。

    死人的消息,也是时常传出来。

    别的地方不晓得,但卢沟桥镇里孙三听过的就知道卢沟河河底每天都能多上几具尸骸。

    “衙‘门’终究是知道了……”黄九叹了口气:“日子要不安生起来了……”

    砰砰砰……

    这时,‘门’外忽然间响起了急促的敲‘门’声。

    黄九与孙三都对视了一眼,茅草屋里今天就他们两人睡着。砖窑人没招满,这里空了起来。但最近农忙,可没有多少工人招进来。

    “这么晚了,谁啊?”孙三朝着黄九点了点头。

    黄九缓缓颔首,‘摸’到了铺盖底下的一把柴刀。

    “谷科,是我。孙三哥,还记得我吗?”谷科在外头喊着,孙三愣了。

    “我认得,三年前去当兵了。”孙三急忙说,随后打开‘门’,把谷科放了进来。

    一看有些熟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