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六章:让寰宇为中华所猎(第2/4页)  大明最后一个太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如刚刚捅出京师报案数的刑部尚书张忻。这一位是典型的老官僚,老派官员。

    当然了,朱慈烺是站出来亲自站台,但不意味着每一次都需要他冲锋陷阵。

    果不其然,没多久就有列席的刑部主事俞行健开口。

    俞行健也是跟着朱慈烺的老臣了,当年在南京监国时就就任南京警署署长,负责当地治安事务。后来入京,也进了刑部警署司担任主事,负责全国各地的警署搭建。

    这一位,无疑是皇帝陛下的年轻一代亲信。

    俞行健昂然出列,说:“诸位大人稍安勿躁。过往,京师其实是没有报案统计的。以那些上县衙、府衙报案之例,其实算不得数。毕竟,从前盛传的都是衙门口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但后来各地警署制推行以后,百姓可以方便保安。不仅是重大案件诸如杀人、抢劫、强奸严重刑事案件会立案,一些打架斗殴、偷窃等罪行稍小的治安案件也会得到立案处理。故而,这才显得京师而今的保安总数较高。实则,以过往推测。每年京师实际上发生的案件不会低于三万起,只是大部分案件当事人都不会察觉到。同样……大部分的案件,也不会被处理。”

    张忻的脸色顿时就黑了下来。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他那点小心思,外行或许看不出来。但俞行健这个内鬼在,一下子就拆穿了。一万个案子,听起来很多,但实际上并不算严重。总体而言,治安是随着警务部门的建立与高效运行后被不断改善的。

    众人恍然大悟,看向张忻的表情也有了些不对劲。

    被自己人戳穿了小心思,张忻有些下不来台。

    顾炎武此刻也开口说:“当然,人口不断流入,定然是会加大治安压力。警务部门虽然很努力,但终究会有人力有时穷尽之感。”

    张忻低声说:“不敢,都是一心为公而已。”

    这是一个台阶。

    张忻收了下来。

    朱慈烺也恰到好处地开口说:“这是一个鲜活的事例啊。京师的发展,大家有目共睹。六年了,一个残破、日暮的城市变化成今日繁盛的大城。所有人都看在眼里,喜在心里。肯定,也没有人会愿意因此放弃。更不可能,因为人口流入而增大的治安压力而选择让京师变得萧条、变得落寞。”

    “事实上,治安压力上升,但不代表治安情势会恶劣。只有经济不断发展了,才能让选择犯罪的人越来越少了。固然,是有些村里的流氓,外国的地痞来京师作恶。但是,如果在京师能够找到一份正常的工作。他们还是会洗心革面的。而全国、全世界的治安岂不是好了一分?当然,一旦有作奸犯科植被,我相信我们的警务部门时刻忠于职守,不会放过一个犯罪分子。”

    “诸位爱卿呀,必须睁大眼睛看清楚,比如仔细摸摸脑袋想明白。我们的国家,未来的发展一定是日新月异的。她会不断繁荣昌盛,也会不断出现各种各样的新情况,新情势,新困难,新挑战。这些新的所有问题,我们都要面对。掩盖,解决不了问题。逃避,只能让帝国的发展沦为妄想。而我们,都会因为自己的渎职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试想一下吧。十年后,当你的孙子问起。你是愿意骄傲地回忆自己:我在为帝国服务的岗位上,忠诚职守,勤于任职,不甘落后,功勋卓著。还是羞愧地打个哈哈,用接下来的余生来忏悔自己的懒惰、无能以及怯懦。”

    ……

    会议厅里,一片寂静。

    但这并非是死寂。

    而是一种大彻大悟,一种被激励的心潮澎湃,一种渴望,一种感动。

    是呀,当官到一定境界。已经超脱了物质需要了。

    他们有自己的追求,有自己的诉求。物质上的追求已经相当少,他们要考虑自己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