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五章:井陉关易手(第1/4页)  大明最后一个太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知晓真定府这个地方的人不多,在后世,这地方其实已经降级到了正定县。行政规划上取而代之的则是因为铁路而兴盛的石家庄。

    大明二七六年六月三日,此刻的石家庄依旧默默无闻,无人知晓这个石姓村民聚集的小庄子后来会成为京畿冀地一省都会。

    对于庄子里千余的安安分分生活在这里苦苦求生存的老百姓而言,今日外面来的一路大军可能就是庄子里经历过的最热闹的事情了。

    初始听闻来了大军,石家庄的百姓们携老扶幼在村老的带领下朝着西边的海山上躲去。

    一如后世晋察冀的小老百姓躲着日本鬼子一样。

    只可惜,这一部官军有马,四条腿跑起来哪里是两条腿又要拖家带口,驮着全部被家当的小老百姓能跑得掉的?

    习惯了当先侦查敌情的徐彦琦策马带着侦察连就绕到了石家庄海山的山脚下,百十号骑兵将千余百姓围住,如同牧羊犬一样,将百姓们前后左右来回赶着,最终停在了徐彦琦的身前。

    “去问问,这些老百姓怎么躲着我们,尤其注意要把近卫军团的名号给亮出来,让百姓们相信,来的是军纪上佳的王师,不是破烂乞丐的抢劫犯!”徐彦琦喊了一声,侦察连的百户是汪洵,这是一个书香门第里教出来的孩子,看起来文质彬彬,有些儒雅之气,纵马驰去,一举一动露出来的干练与彪悍又将这样的儒雅带上了几分强悍。

    汪洵其父就有举人的功名,是当年朱慈烺在京师召集士子后与徐闻等人一批弃笔从戎的士子。

    这些弃笔从戎的士子大多身体营养不错,经历了完整的新兵训练后便很快就能脱引而出。不管这些读书人有多少嘴巴上的毛病,但能进京赶考游学的大部分至少也有个秀才童生的功名。这些人,没一个不是人尖子,军事上的学习十分迅速,除去个别无法适应的,大部分都成了军中骨干。

    汪洵就是其中佼佼者,虽然无法与徐闻齐远此等拔了头筹的相比,但侦察连是飞熊营的新建的尖刀,建制上比千户队稍小灵活,归属层级又直属于徐彦琦,是集合军中精锐所成。地位十分重要。

    对于徐彦琦而言,最关键的是这些新式军官都没沾染旧式军官那种欺上瞒下,吃兵血喝空饷的习气,更不会有抢掠百姓的想法。

    汪洵下了马,将甲胄脱了,只配着剑走向了人群。

    石家庄的百姓们逃难的队伍拖得很长,眼见被官军围了,各个挤在一团,彼此闹哄哄的,各种话语传出。但当汪洵走来时,又纷纷噤声。不少人目光转向在人群前方的一个白发老者,气氛一下子变得静谧起来。

    汪洵眼尖,一眼捕捉到了这个细节,看着人群里的那个白发老者,猜出了这人就是这石家庄的村老士绅之辈,大步走过去问道:“敢问谁是此间百姓长者我乃近”

    “狗官!休敢伤我石家庄的人!”汪洵话音刚落,就见一个壮汉冲出,提着一根红缨枪杀去,一边冲一遍大喊:“看我我石勇当今日不拿下你,震慑这群贼兵!”

    后方,徐彦琦看着这一举动,心理还未开始紧张,一见境况就不由摇头。

    这石勇当身长脚长,罕见的身材高大,足有六尺,大步冲去,气势汹汹,提着一干红缨枪挺刺杀去,动作威猛,端的是一员沙场上的猛将的胚子。但下盘不稳,一看就不是练家子。

    汪洵可不是什么村中私斗的村夫,而是职业军人,一见来人,不退反进,死死盯着石勇当,也不开腔废话,提着剑筒抽出打飞红缨枪,又欺身突进,还未等石勇当反应过来就绕到石勇当身后,轻轻一踢石勇当的膝盖,剑柄狠狠砸在石勇当的脖颈上。

    石勇当六尺按照后世一米九的身体顿时轰隆一身倒在地上。

    轻轻呼出一口气,汪洵踩在石勇当的身子上,看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