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一章:乾清宫的会议厅(第2/4页)  大明最后一个太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主官。这一回战乱,自然更是不能懈怠。两人说了一会儿闲话很快就各自分开忙各自的事情了。

    回了家,杨维斗在自己的书房之中坐定。一晚未眠后,杨维斗将一张数易其稿的书信交给了自己身边的贴身老家人,道:“为我送一封信到京师去”

    冬暖阁里,朱慈烺拆开了这封信。

    杨维斗与侯宝森的对话仿佛尽收眼底,一阵沉默后。朱慈烺轻轻地呼出了一口气:“天津,天津,天津”

    俞行健低着头,想要说些什么,却有些说不出来。

    他们这些潜邸旧人其实已然有一些也对这一回皇帝的急功近利感觉到了担忧。杨维斗这一封信与其说是一种对天津情况的汇报,不如说也已经动摇了曾经无比坚定的信念。

    一阵沉默间,常志朗径直走入殿内,低声朝着朱慈烺说了什么。见此,朱慈烺微微呼出一口气。

    “走吧,朕该去见我的好大臣们了。”朱慈烺说罢,昂然走向了正殿。他的底牌,还有很多呢!

    正殿,内阁六部等中央高官齐聚一堂。

    内阁大学士c列位大臣c院寺九卿等帝国决策层面的高官们纷纷来了个齐整。

    朱慈烺登基以后不再讲究座次排位,亦是给大臣们纷纷准备了桌椅。

    乾清宫的偏厅里,也按照后世的方式重新修筑了一个会议厅。足够上百人落座的会议厅里呈现着半月形分布。

    朱慈烺的作为居于最里头的高台上,其下是内阁大臣c大学士的主席台位次。最后则是平面稍低的列位大臣们的位置,犹如后世的人民大会堂一样。

    只不过,大臣们的位置平面稍低。

    位次没有刻意分配,众人入内的时候各自落座,最终回忆要开场的时候亦是无人换位。坐定过后,一时间气氛微微有些奇妙。

    位于左列的是一些朝廷之中的熟悉面孔。

    也就是那些朝中名臣名士。位列最前的,便是教育大臣黄道周c廉政大臣史可法c内阁大学士范景文c兼任工部尚书的内阁大学士方岳贡,以及礼部尚书王铎c礼部尚书李遇知c刑部尚书张忻。除此外,还有兵部右侍郎张国维等一些朱慈烺不熟悉的大臣们。

    居于右方人就要少了许多。

    首席大臣李邦华c枢密院枢密使杨文岳,副使倪元璐。财政与经济大臣傅淑训c国防大臣高名衡c关税总署常志朗c教育总署朱之瑜c新闻与出版总署陈子龙等等。只不过,这些都是些小字辈。

    让朱慈烺眉头一皱的是,刘宗周此刻却是坐在中间,没有与李邦华等人做到一起。

    如此一来,右边的阵势显然更多了几分单薄。

    朱慈烺来之前,会议厅内一片闹腾。

    人不多,但动静却是不少。所有人都是窃窃私语,却又不让距离远一些的人听到。

    待到朱慈烺到了会场时,便突然安静。

    朱慈烺落座皇位之上,环视众人,沉声道:“诸位爱卿此番连篇上奏,朕已经知道了。方才通政司报上来的事情,天津有乱兵,朕也知道了。”

    说着,朱慈烺轻轻一拍手。

    会议厅的门轻轻嘭地一声关了上来。

    但朱慈烺说话后的会场内格外安静,倒是让这样的响声颇为引人瞩目,又是一阵骚动。

    不多久,场内众人的目光若有若无地汇聚在了三人的身上。

    此三人赫然便是黄道周c史可法以及刘宗周。

    黄道周是老熟人了,这一位反对派可谓是历史悠久,从朱慈烺还只是太子的时候就旗帜鲜明做了反对派。

    史可法则是在南京有偌大的清誉,亦是黄道周举荐入京担任廉政大臣兼都察院左副都御使之职,负责监察事宜。

    两人对于朱慈烺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