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四章:辽东女将(第2/4页)  大明最后一个太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拆出,靠着从故国源源不断运来的水泥等速干建筑材料,一个位于草河与大虫江交汇处的新城市出力起来。

    靠着两河交汇之处的肥沃土地,数万从盛京c从辽东c从海外各处孤岛里艰难求存的汉人们如同在黑夜之中看到了一盏明灯,在暴风雨后见到了指引返航的灯塔。

    他们不畏寒冬的冷冽,躲过了初春的饥饿,靠着帝国的竭力支持下,开垦了田野,修筑了堡垒,更是拿起武器,守住了这方圆数百里的飞地。

    从此,从凤凰城向东南的方向渐渐平静,再也没有成群的建奴胆敢袭扰。

    因为,不仅随时都有强大的明军用坚决的意志报复回去,那些散步在乡野里的普通百姓也没有一个是好相与的。

    那些原本在建奴手中苦苦求存,被压榨数十年,积累了数十年仇恨的汉人且不说,自然是恨不得生吞活剥。

    就是那些流落在海外荒岛里的辽人,也没有一个不是战斗意志与战斗技能坚韧熟练的存在。

    一旦这些人人在帝国的旗帜下被组织,被武装,那些日渐虚弱的鞑虏便再也难以视为肥肉,随意宰割了。

    九连城。

    迎着晚春的暖风,红娘子将双手缩在袖笼里,今日的她,没有穿着往常百年不变的军装,而是一身红装,犹如隔壁小姑娘一般,站在栈桥上,看着波澜宽阔的鸭绿江。

    鸭绿江是一条大河,亦是可以让海船直接在岸边停靠的良河,孕育着两岸诸多的良港。在后世喊作丹东与义州是一处,而现在,一切的中心都转变成了九连城。

    因为,同样是新修筑的九连城选址便选在了上游草河汇入鸭绿江的地方。没错,从这里启航,同样可以往北直通凤凰城。

    红娘子便是连夜从凤凰城赶到了这里,而他期盼着的,赫然便是来自本土的运输船。

    此前,渤海封冻,在京师打造的军械颇多转运不便,只能转道江南,绕路众多。而现在,大战将起,更加庞大的军需与强大的武器都将迅速汇聚,赶往这里。

    红娘子知道麾下将士对于更新军备,补充军资的渴望,在这样的四战之地里,屯田耕战只能弥补少部分,更加主要的还需要本土的支援。

    而更加让人期待的

    却是红娘子此前上奏上去的一封信。

    要不然,红娘子也不会听闻这一批军需船里会有圣上的圣旨以后,便亲自赶了过来。现在的他,可是事务繁忙,等闲不能离开片刻。

    就这么一个乱糟糟念头闪过的空隙里,鸭绿江上,一道黄点划破了海天一线里的空旷。慢慢的,黑点越来越大,借着东南的海风,海船顺丰直入鸭绿江内。

    终于,不知道让红娘子等了多久都快身子要冻僵的时候,海船停靠了。

    先是一箱一箱的军资被力夫运入城内军仓之中,直到船上来人听闻辽东总兵红娘子亲自等候时,这才惹得船上众人一阵慌乱。

    没多久,一个匆匆换上官袍的年轻官员头晕眼花,脚步虚浮地走了下来,身边依仗紧随其后。

    “本以为要等我等先行通传过去,才能等到九连城的将士们赶来迎接,未曾想,竟是劳累朱总兵亲迎久候,实在是让小官心中感动又过意不去呀。”来的官员名作庄池,原本是翰林院庶吉士,现在的身份却是枢密院通政处郎中。

    作为宰辅预备役,翰林院原本是个极其清贵的地方。

    但伴随着内阁渐渐有了两重,悄然间改革,而当今皇帝又是最不喜清谈阔论无无实务之人。这枢密院原本的清贵光环也就渐渐消减了几分。

    地方的清贵光环消减了,但枢密院里头的人是活的。

    春江水暖鸭先知,里头的翰林们自然也是纷纷想着办法寻新的地方。庄池也便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调任枢密院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