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八章:小白羊与大肥羊(四千大章)(第2/4页)  大明最后一个太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前阵子妙趣屋上金陵报的这一句话,可真是太切题了。正式这利益,才能动人啊。”梁新立明白了因果。

    渔民们虽然可以因为金西石的权势被指使起来堵塞港口,但说到底,他们也只是为了一个金西石的承诺而获取更大的利益。

    仁川城虽然新建,却也迅速有汉城里的牙行买到了牙牌,垄断城内城外的交易。

    简单来说,任何客商想要到仁川城做生意,都得将东西卖给牙行。等牙行将东西卖给了城内的其他客人,这才可以拿到回款。至于什么时候能拿到回款,那就要看心情了。

    就是渔获,也是一样无二。

    甚至,就是到了后世的现代,亦是有不少的城市农贸市场是被垄断的。稍大一点的客商都无法攻入地方保护的市场。

    只不过,渔获想要卖出价格,那就得新鲜。被牙行这么从中过一道手,想要赚钱那就难了。

    金西石允诺可以解决牙行的问题,自然是让渔民们心甘情愿为之驱使。

    但是,若是渔获可以不管保质期的问题直接制成咸鱼罐头,那显然就让金西石的允诺再无价值。

    这个时候,随着大明大皇帝的到来,城内渔价腾高,自然再也没有人愿意空耗时间堵塞港口。

    明白了这一切,梁新立对于吴三桂的那些工坊倒是更加好奇了。

    “那些甚么种植园的,还好理解。左右就是从国内引进了桑树,打算也制生丝罢了。只是,这些机械”梁新立说着说着,就不由有些手痒了起来:“在下也想入股呢。”

    “自然是万分的欢迎!”说罢,吴三桂寻来一人,引着梁新立去了。

    打发走了梁新立,吴三桂回到了自己的院子里,拿起一杯水就咕噜咕噜地喝了起来:“这一天,可真是累死个人。”

    李岩见此,手中一份件也不由收了起来,道:“有的忙,就是有个盼头,总好比之前那样,跟个没头苍蝇乱撞一般好。”

    “行了,我也就随口说说。你手中的是什么?宋老引荐的士绅都敲定了合股的意向?”吴三桂说着,就从李岩手中接下了件。

    上面,是一份汇总统计。也是这几日吴三桂的成果。

    不同于同时代欧洲人的殖民公司,远征公司在朝鲜的行动显然更加束缚,并不能直接带上军中的雇佣兵直接开干。

    不过,吴三桂很快就想到了更多的新办法。

    联合开工坊,一起发财。

    得益于渔价的不断上涨,宋氏咸鱼罐头工坊的利润节节攀升。没有人会嫌弃银子多的烫手。

    “有三人打算单独开办工坊。”李岩道:“这样的主要目的应该是在于税收。”

    “税的问题,是我们的一张牌不能让。他们要自己开,就自己开吧。总归机器还在在咱们这里买。咱们承接匠作大院的买卖,可比单纯卖原材料赚多了。另外,这几家,三家矿主,两家打算开种植园的,都要勤走动。还有啊粮食!在朝鲜,尽量大量地采买粮食。”吴三桂说道。

    “皇帝陛下一行人队伍也许在数千人上,但这些恐怕不足以单独进行囤积吧。毕竟,咱们的银子并不多。”李岩知道这是吴三桂想要炒高粮食大赚一笔,但他并不看好这个生意。

    “也不止是因为想要赚钱我们进入朝鲜,就是进入了这个国家的权力斗争里。我们要积攒力量啊!趁着眼下与这些地头蛇交好,多囤积粮食总无碍。况且,趁着这一回在仁川赚到的银子,那些卖掉工坊机械的利润,不能直接带着银子回去,走一趟空船。”吴三桂说着,目光灼灼,道:“我总觉得,皇帝陛下这一回到了朝鲜,风将不平,浪头高起”

    “阿里郎,阿里郎,阿里郎哟!”

    “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