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章:郑芝龙的未来(第2/4页)  大明最后一个太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鱼业和内陆运输业,并拥有8万多名世界上最为优秀的水手。

    1639年9月,西班牙舰队在海军上将奥奎多的率领下出击英国。这支舰队的实力大约有70艘船,其中有12艘排水量超过了1000吨,如“圣特勒萨”号为2400吨。

    就连对比荷兰人要弱小的英国人,现在也有三十九艘战舰。这可不是大明在东南沿海,大部分船只只能装备一两门火炮的旧式武装商船,而是拥有火炮六十门起的巨型战舰。

    比如1637年建成的英国“海上君王”号,龙骨长39米,总长51米,宽147米c深2317米,吃水68米,该船重1683吨,有4层甲板。该舰竖以3桅,在主桅和前桅上挂有皇冠帆。该舰装备102104门炮,在低甲板及主甲板上架30门炮,在上甲板上架26门炮。在首楼上有12门炮,半甲板上有14个炮门,还有10门船首炮及若干尾炮。该舰队有11只锚,每只锚重2吨。水兵800多人,最大的炮弹净重60磅,一次齐射的炮弹重达一吨。

    而这个年代,大部分的中国战舰却极少极少有超过四百吨的战舰。

    这并非是中国人没钱造,而是技术落后。

    就连帝力恢复的抗倭战争中成长起来的戚继光也对这没办法,口径大的火炮想要在海上发威,就必须要船只坚固。要不然,一炮轰开,没打到敌人,自己反而给震散了。以至于如果火炮口径过大,还得先将火炮放到小木筏里开炮,以免殃及主战舰。

    朱慈烺时代这些事情当然少了。新式飞剪船战舰虽然过于修长体量偏小,却秉持着军工品的优点:质量上佳。

    军队战舰是坚固了,但民间依旧得用福船。等闲想要买到一艘与水师同等型号的飞剪船非出血本开高价绝对买不到。

    在需求井喷的情况之下,大多数海商还是只能凑合使用民间小作坊打造出来的福船。

    这个时候,龙江船厂的新式福船就应运而生,成了所有人期盼的甘霖。

    可万万没想到,龙江船厂的机密而今却流传到了眼前这个明国男子的手中。

    岛津光久感慨万千,心中激动难以言表。原本,听到有机会可以拿到先进战船图纸的时候,岛津光久是不相信的。

    可万万没想到,就仿佛天上掉下来一个馅饼一样,机会就这么来临了。

    如果是别人说,岛津光久是绝对不信的,只觉得来了个江湖骗子。龙江船厂是什么地方,那是给大明水师打造军舰的地方,就是军机重地。在这种地方窃取顶级机密,那是普通人能办到的?

    只不过,今日出现在岛津光久面前的的确不是个普通人。

    此人开口,岛津光久还真就信了。

    而事实上,此人的确有这个能力。

    因为,抵达鹿儿岛岛津光久家中的客人赫然就是大明第一海商,郑家的当家人,郑芝龙。

    郑芝龙对于自己准备的礼品非常有信心。而事实上,岛津光久也的确喜形于色。如果能有优秀的战船,萨摩藩的依仗也可以强大一份。尤其是在面临琉球国可能脱离的情况之下,水面力量的强大至关重要。

    “藩主既然满意,那我可就放心了。”郑芝龙笑道:“我明白藩主是个不喜欢繁文缛节之人。既然谈得兴起,那我也就直言了。我郑氏想要迁徙进日本国,还请藩主成全。”

    “嘶”虽然心中早就有所准备,但当岛津光久真的在郑芝龙的口中听到这句话的时候,还是忍不住惊得有一些失神。

    “全部迁徙?”郑氏是对日本走私的大客户,在日本关系十分硬扎。就是郑成功,也是在日本出生。

    没想到,现在郑芝龙竟然要将郑氏的家底全部迁徙进日本国。

    这是一个大事,一个至关重要的大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