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大 中 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从效果上说,
也削弱了孩子在学习上的积极性和内生动力。
对此,最近浙江一所学校叫停了家长签字的做法,
校长说,“批改作业是老师的基本职责”。
这项举措令家长拍手叫好。
做父母的是否也可以学学这所学校,
尝试相信孩子,解放自己呢?
曾经接诊过一名青春期的孩子,
因为考前焦虑而来。
在咨询中发现,
孩子对父母怀有很大的敌意。
他的母亲是全职太太,
自小学开始就一直陪着他做作业,
为他操心生活中的各种细小的事情,
到了他上初中,本来可以选择寄宿学校,
但是因为妈妈担心孩子吃不好睡不好,
还是放弃了。
孩子呢,因为不能脱离爸爸妈妈的地盘,
对此事意见很大,
之后就在行为和语言上与父母产生很多冲撞。
因为父母长期担任监督员和替代者的角色,
孩子自我管理的能力并不是太强,
遇到学习上的困难的时候,虽然想做好,
但是常常事与愿违,因此变得特别焦虑,
每次kǎ一 shi都不能发挥自己的正常水平。
在咨询的过程中,我们尝试与父母沟通,
让父母渐渐放手,慢慢树立孩子的信心。
很可能很多家长也有同感,
我们正在陷入这样一个怪圈:
当父母的,
不仅要承担工作上和生活上的压力,
还要事无巨细地为孩子打点一切,
感到十分疲惫。
当孩子的,
却觉得父母的付出很多时候是一种监督和管控,
孩子觉得被重重的关注压得喘不过气来,
极度渴望自由的生活。
陷入这种模式以后,
大家都觉得别扭,试图找到出口。
有办法改变这种怪圈吗?还是有经验可寻的。
放平心态,不做完美型父母和孩子
我们生活的环境,
会有这样那样的人和培训机构告诉你:
“再不开始,孩子就跟不上了”
“0,孩子很吃亏。”
“做事情就要做到最好。”
贩卖焦虑感的背后其实是利益,
所以,那些话,听听就好,
千万别化作你家娃的压力。
也许跟孩子同学的父母相比,
你做得并不那么好。
也许我们的孩子,跟牛娃还有很远的距离。
但是,我们那么可爱的孩子从未嫌弃过我们
没有别的父母地位高c有钱c有貌,对不对?
我们又有什么理由,
明里暗里指责孩子不如别人家的娃呢?
有段时间,我家娃特别爱洗碗,
每天吃完饭就去争着洗碗。
当然,他洗碗的时候是水花四溅的,
甚至还会打碎一两个碗。
当妈妈的我,仍然鼓励他洗,
尽管需要把他洗过的碗偷偷再刷一遍,
还是极大地鼓舞他洗碗的热情。
当孩子还做不好的时候,
我们需要的是坚定地站在一边鼓励他探索,
在他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与适当的帮助和引导。
一旦他掌握了方法,
我们更多地是需要担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