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章 仁者乐山(第2/2页)  侯爷贵性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乐公谓上曰:‘重农抑商由来已久,自春秋至今,已有千年,霎时间难以逆转。臣当作表率,辞太尉之职而从商,愿告示世人,商途亦乃正途,世上并非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太祖见其心意已决,遂准之,又传圣旨至乐府,封乐公为安国侯,赐良田千亩。

    乐公拒之曰:“臣本军中一卒,只求苟全性命于乱世,然陛下不以臣之卑微,破格提拔,微臣得以一展抱负。此赏识之恩,臣万死不能报其一二,建功立业,实乃分内之事也,臣实不敢受也。’

    “太祖劝曰:‘卿家言重,若无卿家,何来朕之江山?况且,卿家不为自身,亦需虑及卿之子孙后代也。’

    “乐公答言:‘子孙若如我,要此爵位良田何用?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更不能受也,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看到此处,乐琳感叹,乐山还真是明白人。

    尽管这些史书都没有明说,但从侧面推测,当时的乐山或许已经功高震主。

    急流勇退,要智慧,更要勇气,而他这番子孙贤愚的说法,既有哲理,又保存了与皇帝的情分。

    民间野史,从来都是讲坏话的多,这本《乐公传》对乐山的评价却是十分的高:

    “乐公从商,建食肆c客栈c米铺等民生日用,价格公道c童叟无欺,世人多受其惠。又组专贩丝绸c茶叶c药材之商队,赴边境与西夏c契丹互市,与其市马而换之,各取所需,边境之宁,大得益于此。

    “熙隆十八年秋,乐公携茶丝瓷器,率商船队赴东瀛c高丽,遇风浪,乐公所乘之船沉于琉球。太祖其后遣人往琉球寻乐公尸首,未果。

    “太祖闻此讯,追封乐公为安国侯,又谓皇后符氏曰:‘芸芸众生,所求不过温饱安逸,朕为其创盛世,未有负也;宫中佳丽,盼帝王恩宠,朕雨露均霖,亦未有负;群臣百官,望拜相封侯,朕令有能者居之,更未有负;然有乐慕仁,自军中献药起,屡出其策,屡救朕于水深火热,从未有所求。

    “朕自问无愧天地,却唯负一人。’遂郁郁不展,翌年春,薨。”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