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二十章 劣币效应(第2/2页)  侯爷贵性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领,她比王安石略矮一个头,王安石毫无防备地被她这样一扯,一下子扑向了前方。

    乐琳恶狠狠地对他道:“这是劣币驱逐良币啊,你知道吗!”

    朝堂“抑配”,强行摊派青苗法的数目到各级官员上,造成的劣币效应,亦是熙宁新法失败的原因之一。

    这也是为什么到了最后,变法派的人除了王安石之外,皆是如吕惠卿这般首鼠两端的奸臣,或者是李定c邓绾c薛向这般手段狠毒的酷吏。

    这正正就是劣币效应逆向淘汰的结果。

    乐琳这话,本应是一言惊醒梦中人的。

    但王安石他是何其执拗之人,“拗相公”岂是浪得虚名,他听了乐琳的话,虽隐隐也感到自己的主张有不妥之处,但更多的,是觉得乐琳巧言令色,守旧不肯革新。

    他又想起刚刚乐琳的话里,有自己未曾听闻过的词语,于是虚心问道:“何谓劣币驱逐良币?”

    劣币效应的说法,最早来自英国的格雷钦爵士,他是十六世纪英国的财务大臣,于是劣币效应又叫“格雷欣定律”,也称“劣币驱逐良币法则”。

    格雷钦发现一种有趣的现象——在当时金本位的条件下,市面上流通的金币往往成色不足,或者残缺,总之与币面所标注的币值不符。

    比如你规定一英镑等于若干盎司的黄金,用本应以该质量的黄金铸成一枚金币。但是,在市场上流通的时候,这枚金币的含金量往往会少于你所规定的质量。

    这个现象其实很容易得到解释,人们在得到一英镑法定含金量的金币之后,会用各种方法,比如刮一点金粉下来,或者掺一点铜。于是就会额外得到一定质量的金子,而那枚掺了假的金币依然值一英镑,然后再拿这枚金币作为货币流通,于是市场上就不会有成色合格的金币了。

    时间长了,人们发现足值与不足值的铸币可以一样使用,于是,人们就把成色好的足值货币(良币)储藏起来,而把不足值的铸币(劣币)赶紧花出去。

    结果,劣币把良币赶出了市场,这样,市场上流通的货币所代表的实际价值就明显低于它的名义价值了。

    乐琳细思了一会儿,试着用这个时代的人能懂的方式为王安石解释道:“王先生可有一两银子?”

    王安石点头,一两金子他兴许凑不出,但前几天他才从《汴京小刊》那处领回了稿酬,一两银子还是能够拿得出来的。

    于是他从怀中小心翼翼地掏出一枚银锭,递过给乐琳。

    乐琳接过来一看,也是十分惊奇。

    这还是她第一次亲眼看到这个时代的银锭。

    只见这一两银比电视剧里看到的要小许多,最长处只有寸余大小,在银锭的底部刻印有“崇宁通宝银锭”六字。

    乐琳惊讶的是,这个时空的宋朝竟有官方法定的银锭货币。

    她记得读史书的时候曾读到,原本时空的宋朝“钱法”很乱,有铜钱c铁钱还有铅锡钱同时流通,各州都有权自行铸钱,还存在私人铸钱的情况,钱的大小不一c成分不宜c价值多变,“随时立制”,非常混乱。川陕地区通行铁钱,十个换一个铜钱,江南和江北流通的钱还不一样。一贯实际有多少个钱也是不确定的,有八百或八百五十文为一贯的,也有四百八十文钱为一贯,还要下诏以七百七十文为一贯,并且各州“私用则各随其俗”,完全是笔糊涂账。

    她心里松了口气。

    这般一来,劣币效应便更好解释了。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