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四章 专心备考(第1/3页)  仙路何寻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十月中旬,岳父顺利当上了莱芜外城城主,二舅子何文涛的生意也走上了正轨。张寻他知道自己可以静下心来安心温书了。张寻对科举kǎ一 shi还是很陌生的,好在认识秦大人,而礼部侍郎在大考之年一般是兼任kǎ一 shi院院长的。前几日张寻找秦大人要了这十几年来四次科举的院试试题,来熟悉鲁国的科举考题。

    张寻知道诗词只是小道,最重要的还是文章,而文道诸艺中,他最差的恰恰就是文章。好在还有四个多月院试才开考,而文章自己多写写,也就适应了古文的写作方式,那以自己在文道上知识的积累,作出上佳的文章应该不难。鲁国的科举文章的题目皆出自于四书五经,圣人的话都是微言大义,从圣人一句话中写出一篇文章不难,难的是要写的好就要言之有物。而且历来科举kǎ一 shi出题的人都是结合实际问题的,毕竟科举的目的是为朝廷取士。张寻就每日就择一句圣人的话当作题目开始写文章的训练,整整两个月,每天如此。刚开始的几天,张寻几乎是苦思整个白天,才写出来;可写出来的文章自己都看不下去,完全就是勉强拼凑而来。张寻夜里休息时躺在床上想,自己的弱项是什么呢?一时想不明白,张寻就去想为什么前世的那些文学大家的文章写的那么好?比如《师说》,对啊!自己的弱项不就是一直没有老师吗。自己虽得到了醉道人的传承,但也是自学而已,一直以来没有名师指点。知道了自己的短板,自然就要去弥补。而自己认识的人里,无疑是付c陈两位翰林,明日起每日上午去求教他们好了。第二日张寻来到了翰林院,找到付c陈两位翰林,把自己的想法和两位翰林一说,付翰林说道:“陈翰林现在正在整理古籍善本,准备编撰一套全书,涵盖经c史c子c集,所含甚广,年之内是没余力兼顾其余杂事了。我倒是现在在给一个“大学士”班在上《春秋》,你去旁听倒无妨。”张寻先和付翰林说道:“那就谢谢付翰林了。”再向陈翰林问道:“陈翰林,您这是要借此晋升大儒吧?”陈翰林答道:“嗯!我成为翰林已有二十年了,能不能晋升大儒,就看这次编撰能不能成功了。”接下来的半个月,张寻每天上午去旁听《春秋》,下午就以上午听的内容写文章。半个月下来,张寻受益良多。翰林就是翰林,讲课时旁征博引且所作分析往往发人深省。付翰林的课听完以后,张寻又去翰林院的图书馆去查阅这三千年来历代大儒c翰林所著的书籍,如此两个月下来张寻写的文章有了长足的进步。

    年关将近,张寻也就暂时停止了写作文章的训练,这是他在俗世之中过的第一个年。张寻找来四女,要她们准备准备,明日就回莱芜。馨岚和文欣见张寻,就撒娇道:“夫君,你舍得出来啊!这两月你也不理我们姐妹俩。”张寻也知道这两月来确实冷落了两位夫人,就说道:“我也是没有办法呀!好在最难熬的日子已经过去,接下来我会多陪陪你们的。”馨岚和文欣本来也没有真怪张寻,就笑道:“好了!好了!人家只是发发牢骚嘛!看把你急的。”

    腊月二十四,也就是小年的这一天中午时分,张寻和四女回到了莱芜张府。翠荷准备去厨房去做饭,张寻拦住,说道:“今日中午就不在家吃了,我想念醉仙楼的美味佳肴了。”馨岚笑道:“你这时间倒是挑的好,年前这是最后一餐了,下午就关门歇业了。”张寻和四女坐在那三楼自己专用的包间里,趁着菜还没上,就对四女说道:“这里,对我来说有着不同的意义,那时我初来乍到,是在这里外城扬名;也是在这里,和馨岚相识相知;才有了后来的花魁大赛改变规则的事,从而认识了文欣。有了你们,我才拥有了幸福。这醉仙楼是我的福地,而你们就是我的贵人。”馨岚和文欣听到张寻难得的表白话语,心里感动极了,原来自己在夫君眼里是这么的重要。

    张寻难得的放松下来,馨岚和文欣又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