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章(第2/3页)  碧玉珠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时几个茶役无事时坐着听戏的凳子。刘吟秋叫人端来一碗凉水,含在嘴里向客商脸上一喷,然后又点了他身上几个穴位,客商醒了过来,茫然的看着周围的人。众人松了口气。陈吟秋心中有数,他飞茶碗盖只是点了客商的穴道,刚才已给他解了。就对茶馆老板说:"请老板继续做生意!剩下的我来打理。"老板见无事,且有人承担,便放下心来,便叫茶役把台上的茶碗碎片扫了,继续开唱。这一切的发生,前后不过十分钟。茶馆又拻复了常态。只是此时出场的不是清妍姑娘了。方桐他们几个和湖广客商早就过来了,见无碍也就放了心。方桐知道发生此事他有责任,便说:"走c大家都是朋友,我在傍边的‘四喜斋’做东,大家喝一台,算是我给大家陪罪了。"湖广客商是江湖中人,只要有人一拿言语,说了下台阶的话,自然也就顺坡就驴的下了台。姑且不说以后山不转路转,路不转水弯,说不定还要打交道。就是今晚也是自己这边先撒野c先亏理。不能把话说绝c更不能把事做绝。这个江湖规矩是懂的。所以几个湖广客商一听,为首的便先就喜笑颜开的答应了。其他的人更无话,挨了打的人也不好硬着,犯众怒。于是一群刚才"打擂台"还较劲的人,勾肩搭背,你哥子我兄弟的进了隔壁的"四喜斋。"

    酒过三巡,菜品五味,大家都放开了拘束,便无话不谈。有人就问陈吟秋武功了得,师承何派?陈吟秋从不愿说自己会武功。他认为武术界有个陋习:踢馆比武。本来习武是强身健体,像国外的体育一样。但有人偏要比个输嬴。来比武的他赢了还好点,输了便结下仇怨。好的他回去自己练,练好了再来比;不好的他就八方找高手来帮忙打,非要打赢不可,弄出一摊事来。陈吟秋不愿说这个事,用话将话题岔开。好在商人兴趣在钱,行走江湖又是何等精明世故,一见陈吟秋将话岔开,知他不愿意说出门派,便不再有人提此事了。大家说些生意上的事情,最后酒足饭饱尽欢而散。

    其实蜀中武风甚炽。在城镇乡野c士农工商c三教九流里不乏爱好者。到处都有人开馆授徒c打拳溜脚c舞枪弄棒。陈吟秋小的时候陈太傅就给他聘请了师傅授他武功。那时正是同治中兴时期,曾c左c胡c李以书生而掌兵符,做出一番大事业。很为天下读书人吐了一口气。所以陈太傅也希望自己的儿子将来也能成为上马杀贼c下马草檄c忠君报国的文武全才。俗话说:穷不习武,富不教书。习武开销很大。单说师傅的衣食住行c酒肉茶饭,就是一笔大开销。还不说薪资年三节两寿的馈赠。好在陈家在嘉定府(四川乐山的旧称)是巨室,倒不在乎这几个钱。因此陈吟秋自小就受过良好的武学训练。家里又有钱,儿子又肯学,陈太傅把蜀中的"僧c岳c赵c杜c洪c会c字c化"八大门派的师傅都请来教过陈吟秋。

    十六岁那年陈吟秋参加过嘉定府的文武童生kǎ一 shi。文童生kǎ一 shi就不说了。武童生kǎ一 shi那天陈吟秋骑着马,身背弓箭c腰佩宝刀气宇轩昂地进得城来。由于有马匹之赘,也是为了习武方便,他并不住店,而是和侍候的家人找人家租赁了一个地点适中的房屋居住。早上练武,上午在住处读兵法谋略一类的军事理论书籍,下午会武友切磋琢磨武艺兵法。

    武童生kǎ一 shi分笔试和武试:笔试考兵法c谋略;武试考刀枪剑戟c拳法棍棒c骑马射箭等。

    武考在较场举行。旗牌官唱名到陈吟秋。只见他头戴红帽,手戴玉石搬指,身穿边扣前后开叉的袍子,卷起白色的马蹄袖,腰围系上二寸来宽的缎带,带子正中是一块白玉扣子,脚蹬黑色缎靴,夹马俯身轻舒猿臂开弓射箭,箭如流星正中靶心。全场一片喝彩。府县台大人和监考官就坐在演武庁台上观看。

    第二天是考"立射"。"立射"在嘉定府衙门内考。衙门头门口是两对石狮。进头门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