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四章(第1/3页)  碧玉珠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八月的北京,四合院篱下黄花开遍,各个园林中丹桂飘香;望长空新雁一字南飞,看万里山河秋容如拭,正是一年中的好时光。



    清妍最近的心情就像天空一样明净。



    梨园中的伶人拜师学艺有两种,一种是"坐科",一种是"带艺参师"。"带艺参师"是指自己出师后,艺术上造诣不深,不得不寻觅名师,投其门下,充实自己;一种是自己师傅声望不高,无甚名气,再拜名师,提高自己的身价。这就叫"带艺参师"。清妍因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因此有名师乐意收她这个高徒,以壮声威。有人把这话递给了清妍,清妍也愿意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艺术造诣,只是怕启蒙老师杨光成不高兴。找人侧面去试探了一下,谁知道杨师傅很开明,满心支持清妍艺术上更上一层楼。



    师傅是顾莲舟,专攻武生。清妍想在他那去学几出刀马旦的戏。参师那天在顾家举行了跪拜礼。清妍送了八十四块大洋的"亲师礼",意为八方四向,将来都要唱响的。顾莲舟作为师傅送给徒弟清妍一顶帽子和一双鞋子,表示"有头有尾"。然后顾莲舟又请了各方面的客人十位,称之为"十全十美",加上自己和清妍师徒二人,凑成"十二时辰",含"永恒不渝"之意。然后席桌用圆桌,叫做"圆圆满满"。顾莲舟坐正上方,清妍坐正下方,这叫"首尾相顾"。



    参师之后顾莲舟倒是尽心尽力的教了清妍几折"秘本",对她过去演的戏也画龙点睛的作了一些指正。清妍感觉受益匪浅。



    这顾莲舟是一个二婚家庭。元配的娘子因病早已去世,现在的娘子李氏早先带了一个八岁的孩童过来,他自己的女儿顾清苹拜在杨光成的科班"坐科"学青衣,现在是清妍的师妹,两人时常同台搭配演出。常言道:满堂的儿女,不如半路的夫妻。所以这顾莲舟和李氏娘子关糸甚是不错。对她带过来的孩童也不改姓,仍然本姓,以承祧李氏香火。取名清玉,以同清苹同般辈,这样把顾李两家都照应到了。这李清玉八岁开始学武生,年龄稍微有点大。但顾莲舟悉心指教,这孩子也学得刻苦。一晃眼十八c二十岁就在班子里出众了。尤其顾莲舟教他的武生啟蒙戏《夜奔》,唱c念c做c打,手c眼c身c法c步,都很到位。梨园行当中有:男怕《夜奔》,女怕《思凡》的说法。因为这两场戏都是一个人在台上演唱,得一个人把整个台面撑起。李清玉不负众望,《夜奔》得到了同行和观众的认可。



    不过最近却惹了事,顾莲舟拜托清妍来求金公子出面说几句话,希望把李清玉惹的事化了。清妍当然不推辞,她也正好有事找金公子。



    伶界出名老生王晓农前些日子在上海病逝。北京的梨园痛悼失去一位同行,大家准备开个追掉会,托清妍邀请金公子出席,大家认为金是伶界的知音。王晓农曾任前清河南太康知县,因不循:为政不得罪巨室的地方官陋习,得罪当地豪绅而罢官。后以票友身份下海,唱老生,并编新剧抨击朝廷,很得伶界的佩服尊重。



    门房通报之后,清妍进了金公子的客厅,见客厅中还有一人在座,是素梅。两人都略显尴尬。金公子示意清妍坐下,家人献上茶,清妍在一傍听金公子说话。金公子接着刚才的话头说:"苏昆入川的年代说法不一,据我看明代张谊的《宦游纪闻》所载:‘嘉靖乙丑,游食乐工七人,至绵州(今之绵阳),未详何省人。其所携服饰,整洁鲜明。抛戈掷瓮,歌喉宛转,腔调琅然。咸称有云遏之态。适余宪副至,举城市大夫商贾莫不忻悦,以为奇遇,搬作杂剧,连宵达旦者数日。久而情洽。一日,观众曰:‘今改作杂剧,以亲视听’乃令绵城乐工代司鼓乐。至夜阑人静,催拍鼓乐喧震,作《鸡鸣度关》。’来看,这当是昆曲入你们四川的滥觞。"清妍至此才明白金公子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