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2章 授课(第1/3页)  三国之农民崛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干粮吃完了,上课时间也到了,看到自己面前坐着的几百人,张守仁站起身来,大声说道:“你们知道我朝为什么会有‘黄巾之乱’吗?谁知道,站起来说说,大家畅所欲言。”

    一位读过几卷圣贤书的学校老师打扮站起来,他叫李宁,是县里县学的一位老师,行完礼说道:“启禀主公,学生认为,其一:桓灵二帝荒淫无度,十常仕把持朝政,外戚世家”足足说了有十分钟,不愧是儒家门徒,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先说三皇后说五帝,又讲到了秦皇汉武,时不时还有另外几个儒生补充纠正,真是听的那些军士工匠目瞪口呆。这也就是张守仁想要的,要想打开天下百姓的民智,就少不了这样的讨论与思考。过去的帝王为了享受皇权尊贵,灌输着“皇权天授”的可笑思想,或许这就是另类的信仰吧。

    看到众人都已经没有言语,张守仁笑着说道:“你们呀,都说跑题了,在我看来,‘黄巾之乱’揪其根源,不外乎‘土地’二字。你们也都想想,看我说的是对与否?”

    听完张守仁的话,不论是儒生还是士兵都是一脸的蒙圈,李宁作为一众儒生的代表,对张守仁行问道:“不知主公,可否解惑。”

    张守仁当然愿意解惑了,既能树立起他学识不凡,又能让在座的几百人死心塌地的崇拜,何乐而不为了。于是说道:“嗯,请坐,现在我就为大家解答。俗语有云: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请问:那粮食从何而来?”一个小小的互动,一下子就把这堂课的气氛给活跃了起来。

    不少人争先抢后的回答道:“田里种出来的。”

    张守仁笑着有点头说道:“不错,粮食确实是从田头地间中长出来的。人必须有吃的才能活下去,粮食几乎是我们平常人家日常食物中的全部,然只有土地中才能生长出粮食,你们大家仔细想想,假如一户平民有四口人,如果家中有十亩田会怎样?如果家中只有五亩田会怎样?如果家中一亩田都没有,又会怎样?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然而那些上位者为了自己或自己家族的利益,会去考虑那些没有权势没有后台的平民百姓没有了土地以后的生活吗?你们大家也想一想,互相可以讨论嘛!”

    对于这个敏感的话题,那些个儒生可就没有了发言权,在这个时代,能读到书的人,哪一个家庭没有点家底,虽说他们由于各种原因,现在也算是无产阶级了,但对饥饿的感触还是不够深。最后张守仁钦点了两三位三四十上下的中年工匠让他们忆苦思甜。

    时间一点点的过去,一些年轻的学子和士兵听那叫一个辛酸,甚至于有学子都泪流满面。

    看到众人讲完了,张守仁接着话茬说道:“你们现在多少明白点了吧,平民百姓不管你谁当皇帝,不管你是不是正统,甚至都不会管那个龙椅上坐着的是不是人,他们在乎的只有两个字,那就是“活着”,而“土地”恰恰是他们活下去的希望。你们说说,他们要的多么?他们的要求过分吗?即使只要这么一点希望,也会被那些贪得无厌的世家门阀给夺走,你们说我们还能无动于衷吗?我们就不应该反抗吗?我们就不应该拿回原本属于我们的一切吗?”

    听到此处,不管是那些个感同身受的工匠士兵们,还是深受儒家思想的学子们都大声喊道:“应该,应该”

    等到大家伙发泄完了,张守仁又深情的说道:“应该,的确应该,那该怎样拿回来呢?难道是与那些贪得无厌的世家豪门诸侯军阀讲道理吗?不,不是。如果与他们讲道理就能把霸占了我们的东西还给我们,那么他们养那么多的家丁军队干什么,如果与他们讲道理就能把霸占了我们的东西还给我们,那么他们藏得那些个兵器战马干什么,如果与他们讲道理就能把霸占了我们的东西还给我们,那么他们又何必削尖了脑袋绞尽脑汁的想拥有更高的权利。大家都认认真真的好好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