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3 章(第2/4页)  苏张纵横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道:“高论不敢当。在下以为变法应改革吏治,明确法制,奖励军功、发展军事,废除贵族特权。不知先生意下如何?”孟子听得心里十分不快,若魏王如此变法,岂不是与自己的仁政背道而驰?于是批驳道:“在下以为十分不妥!”

    张仪有一丝惊疑,道:“有何不妥?请孟夫子指教。”孟子站起身,优雅地走到张仪面前,道:“劳民伤财,动摇国家根本之举,阁下会做否?”张仪爽朗地道:“自然不会。”孟子道:“大王会做否?”魏惠王想不通孟子的葫芦里卖什么yào,但也爽朗地道:“不会。”孟子淡淡一笑,道:“刚才张先生的主张无异于动摇国家根本之举,因此在下认为大王万勿取之。”魏惠王疑问道:“寡人糊涂,请先生细说。”张仪没有发言,但也表现出一副洗耳恭听的样子。

    孟子朗声道:“昔日魏文侯用李悝变法,只因条件成熟,故而取得较大成就。但是现今魏国国力衰微,大不如从前。自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后,魏国元气大伤,前几年又被秦国重创,被迫迁都,魏国势力更是一落千丈。一旦实行变法,必受王公贵族大力阻碍,而今王公贵族的实力已占国中大半,一旦他们反叛,必动摇国家根本,请问大王如何制衡?请问张先生如何应对?就算大王能制衡王公贵族,又得付出多大代价?只怕变法未行,国家早已分裂,纵使侥幸成功,亦不过是自断双臂。现今魏国东有强齐,北有赵国,西有秦国,南有韩、楚,此五国皆对魏虎视耽耽,恨不得魏国发生内乱,他们好趁火打劫。敢问大王,自断双臂的魏国如何化解五国的威胁?如何永保国家不灭?”魏惠王哑口无言,张仪一时之间亦是无言以对,其余之人更是一片愕然。

    孟子朝张仪冷笑道:“可笑张先生不切实际,空有鬼谷子高徒之名,却无识实务、顺形势而行之才,只会墨守陈规,盲目效仿古人,难道这就是鬼谷子所授策论?还是鬼谷子实乃浪得虚名之辈?”张仪见孟子针锋相对,辱及恩师,心头不由火气冲天。老虎不发威你当我是病猫?张仪当下决定对孟子还以颜色,朗声道:“孟夫子之言实为偏激,不足道也。在下恩师鬼谷子之名早已为世人所敬仰,又何须揣疑?况且庞涓、孙膑二位师兄皆是恩师一手调教,此二人出山,令天下局势骤变,皆有安邦定国之功,可比姜尚、管仲,这一点,大王是最清楚不过了。而今有人闭目塞听,乱说一通,实乃斯文败类耳。”

    孟子怒道:“你!……”但是他未说完,张仪又发言了:“刚才孟夫子所疑不足为虑。魏赵韩本是同宗,素来和睦,无大纷争,大王只需派使者赴赵韩诚意修好,赵韩二国必定全力支持大王。齐、楚虽为强国,但内政不和,也不足为虑。齐国威王处事不当,逼走大将田忌、军师孙膑,令国中将士皆为寒心,如今齐国虽有强国之名,却也是元气大伤,几年内绝不会西出侵魏。楚国新君继位,实力尚未得巩固,更无暇顾及外事。至于秦国,西北常年有犬戎威胁,再加新君继位,情况比楚国更糟。因此大王无须忧虑外犯。至于内乱,更是小事一桩。只要大王对那些王公贵族进行特殊照顾,并晓之以理,说清唇亡齿寒的利害关系,再诱之重利,试想有谁不愿永享富贵?到时候,王公贵族必定支持大王变法。只要能坚持三年,大王必能拥有彻底掌控国中大权的实力,那时大王再大刀阔斧进行真正的变法,有不从者杀无赦,如此一来,变法将畅通无阻。内忧外患已有解决之策,不知孟夫子还有何异议?”

    魏惠王听了心里快意至极,不由地鼓掌称赞:“好!好!好!”其余大臣也跟着鼓掌称赞张仪,好不热烈!孟子心中片刻一凉,接着鼓鼓气势,道:“据阁下所言,岂非要行背信弃义之举?大丈夫光明磊落,岂能承诺了别人最后却反悔?若真如此,与小人何异?道义义何在?天理何在?难道阁下要让大王成为寡德小人,为世人唾弃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