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40章 顺风0005(第1/3页)  风中舞风的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众人没人表态,娄主任见此接着说道:“如果认为我说的可行,那就举手表决吧!”。

    全体党委成员举手表决,通过了娄主任的提议。

    符合招工条件的人,不到10人。最后,党委会经过权衡,把这三个招工名额定了下来:邮政局的名额,报了娄主任的小儿子——娄小忠。

    娄小红当年学习成绩中等,年纪比我大3-4岁吧,身材中等,长得挺清秀,不爱多言,人很仁义,在当时的公社所在地的村子居住过的人们,无论是各单位的职工,还是本村的社员,对娄小忠都有一个很好的评价。

    公路段的指标,报了高家窝堡大队的一个出身不好,父亲也是,母亲在文/革中抑郁而死,年近30岁c尚未成家的刘姓青年。

    农行的指标给了三哥。但表决时,僵持不下,关键时刻,娄主任说服了全体委员,大家才表决通过了三哥的报名。

    据父亲讲,事后,娄主任到供销社以买东西为名,详细地对父亲讲了这事的经过。

    党委会上,娄主任说:“我已经讲了多次了,农行的这个招工指标,是kǎ一 shi录用,刚才大伙儿提的这些人,我觉得不适合,考不上的可能性极大。鲍老师的孩子第一年高考入围了,尽管没有被录取,去年又参加了高考,虽说没有再次入围,但语文c政治两科拿了我们公社的第一名,应届毕业生也没有他的成绩高,我看这些符合条件的人中,只有这个孩子考上的可能性极大。说句自私的话,大伙儿推荐我的孩子上邮政局,我是从心里感激大家的。其实邮政系统的工作性质,大伙儿是知道的,表面很体面,而实际上,哪里有农行系统的工作体面啊!但我为什么不让自己的孩子报农行的名呢?说得自私点,我怕自己的孩子报农行的名考不上的,这样,一是耽误了自己的工作,二是瞎了我们公社的报名指标。再从另一个角度说,人家鲍老师的工作资历,比我们在座的各位要深得多,一是新中国成立前参加工作的老同志,二是,错划前,鲍老师是我们县当时经济c文化最发达的农村乡镇——新安镇中心校的教导主任,当年就是全县的优秀教师,这几年在全县的供销系统的岗位竞赛中,为我们公社赢得了极大的荣誉,其工作能力和水平,恐怕远远高于在座的各位,只是这23年的把鲍老师给耽误了,否则至少早就该当校长或局长了吧!另外,这23年的,也可以说是给鲍老师的儿子报名的资格,我们在座的各位,想一想,这23年的委屈是一般人能经受得了的吗?国家给的待遇,我们基层坚决不能打折!”

    父亲听完娄主任的讲述后,说了句:“太感谢娄主任了,这次招工,孩子能考上c脱离农业生产的话,我们全家真的要从内心感谢您啊。”

    又说了一会儿话,娄主任就借口买了点东西,故意拿在手中明显的位置,让进出供销社的人看得清清楚楚的回到了公社的办公室。

    其实,当年父亲与娄主任神交已久,私谊还是蛮深厚的。

    他们的私交源于1975年的秋季。

    这一年的秋天,娄主任从三青山公社调到了聚体公社担任革委会的第一副主任,妻子也随着娄主任调到了聚体公社的粮食所当主任。

    当时,家中人口多,生产队分的细粮很少,仅够家中来客人时做招待用。父亲一个人吃商品粮,当年每人每月只g一ng yg二斤大米,五斤白面,其余的是高粱c玉米面之类的。父亲一生勤俭,每月只是把粗粮领回家,细粮则是在过年的时候,集中把一年积攒下来的细粮领回来。

    每次,当父亲去粮食所领粮的时候,粮食所的职工,都对父亲很尊敬的热情地打着招呼,客气地说:“鲍老师,您来了。”,父亲听后总是不太热情地回句“是的”或“嗯”嘴角微微一笑,便再就没下话了。

    领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