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章:约定(第1/2页)  谋士倾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苏折沉默了一会,才扯开话题,反问道:“不知道殿下对土地兼并如何看?”

    李懿不禁的有些楞然,这个话题似乎有些牛头不对马尾,但面前的此人显然也不会无故发问,当下简单思考了一番后,才道:“有朝以来,这种风气便有,如今不过更甚一些而已,先生?”

    苏折垂首看着自己的双手合实后,才不轻不缓的道:“殿下可想过历朝历代,王朝初期为何能够更容易出现大治c盛世局面?而王朝末期的困顿局面又是如何一步步形成的”

    这个问题迅速的引起了李懿的沉思,作为直系皇族,亦是最大的受益者,只要不是坐吃等死毫无责任心的窝囊废,自然十分关心皇权的更替与兴衰,许久后,才拱手行礼道:“先生,似乎有高论,请赐教”

    “虽然与皇帝的贤明c臣子的忠奸有脱不开的关系,但土地兼并才是最根本的因素”

    “土地兼并的情况愈发严重意味着什么?”

    “它意味着大量原本属于可以征税的土地变成了免税的土地,同时使得地方上的豪强望族取得了大量人力物力,当他们的力量强大到可以藐视中央权威的时候,一个王朝的结局就不言而喻了!”

    “朝廷的收入主要依靠的就是农业税,土地兼并就意味着巨量的农民失地,他们只能成为佃户或者流民,流民已经是社会不安定因素,大量破产农民依附权贵c地主,遭受剥削压迫,这样长期下去会激化阶级对立和社会矛盾,而佃户则在某种意义上就是权贵c地主的家奴,他们是不用交税的,而权贵c地主交不交税,交多少税就要看具体形势了”。

    “朝廷收入减少就会继续加紧盘剥,地方官府也不是吃素的,最终就是社会秩序崩溃,农民起义,王朝灭亡。”

    李懿的表情随着苏折的缓慢的叙述,从无声的沉思慢慢的变得越加严肃起来,

    苏折并没有理会李懿是否能跟随自己的逻辑思维,而是质问道:“北燕建国一百四十余载,近年来屡遭天灾,虽然不大,但殿下是不是感觉到了受灾后,纷乱的局势愈加的难以控制了”

    有过丰富民间阅历的李懿自然有过亲身经历,经过苏折这一讲述,立刻感觉到了地方土地兼并的严重程度已经到了何种程度,越想危机感便越甚。

    显然现今平静的李氏皇权下,已然聚集了一股巨大的暗流在涌动着,如果不改变这种情况,不需要太久,这北燕的江山恐怕便要改姓了。

    忧虑之余的李懿,心悦诚服的起身恭敬的向苏折行了一个大礼后,才叹道:“先生,乃真国士也,不知可有破解之道”

    苏折没有起身还礼,而是坦然的接受了这一拜,抬首望了一眼满脸期望的李懿,犹豫许久后,才道:“唯有抑制一策而,恐也治标不治本”

    “是人便会有自私的一面,国家家国古往今来,先国后家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而先家后国亦是人之常情”

    李懿当然清楚所谓的天c地c君c亲c师的排序,但稍有智商的人都知道,排在最前面的是谁也不会说破的“己”字,而国家虽然国排在家的前面,但天下人先家后国的思想却是无法改变的。

    再次躬手礼拜道:“我知先生大才,定然有良策破之,望先生赐教”

    苏折依然低头垂目,没有说话

    李懿亦是拜了又拜,三拜之后,苏折才抬首凝视道:“尚有一策,如若成功,也不过可续北燕百年根基,时移事异,良法亦是如此,望殿下理解”

    “革新从来都不是轻而易举之事,殿下可知道其中的艰难,要面对的都是些什么人?即便是登上皇位,若没有大毅力c高超的手腕想要成功亦非易事”

    李懿深吸了口气,苦叹道:“先生,常说“不去做,亦知不能成功”,为了先祖们的社稷之责,吾亦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