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15 章(第1/4页)  涂佛之宴 备宴(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站在刑警的立场说句话,要是没有证据,就算逮捕了,也没办法进一步送检哪。”

    “证据是有的。虽然没有证据能够证明三尸说在古代传到了日本,不过有一部类似经典的记录叫《庚申经》,显然是以刚才提到的道教经典为蓝本所撰写;而且各地流传的《庚申缘起》中,也能够看到例如彭候子、彭常子、命儿子云云的咒文,甚至是三尸九虫为害的记述。”

    “有这么多证据,学者们还是不肯点头同意吗?”

    “不肯。刚才我也说过,民俗学者的基本是田野调查。偏重文献主义的历史学者固然很令人伤脑筋,不过太偏重实地见闻也教人头痛。”

    “就算文献中有记录,也不肯相信吗?”

    “那要端看相信记录还是记忆。”

    “记录或记忆?写的和记得不一样吗?”

    确实,物证所显示的事实与目击证词彼此矛盾的情况所在多有。不过证词有可能是误会或看错,但物证却是铁证如山。

    木场这么说,中禅寺便回答:“这种情况,物证反而是记忆。民俗活动和惯例被记忆、流传下来,这是绝对不会动摇的物证。以这个意义来说,记录没办法成为确实的物证。”

    “没办法?意思是不能相信吗?”

    “不是不相信,或许该说无效比较妥当吧。首先,这些文献不但集中于都市地区,而且制作的年代也距离当时相当久远,不可能是农村地区自古流传的习俗。而且记录这种东西,无论形式如何,都一定会反应记录者的主观。再说过去和现在不同,主笔者是特定社会阶层的人士。能够写下这个记录的,应该都是文化水准极高、拥有宗教素养的知识分子,所以即使他们知道外来的三尸说也不奇怪。那么对于不明白意义的民间习俗,也可以轻易地加以解释。”

    “也就是说……事后找来原本根本没关系的事物,牵强附会上去吗?”

    “应该说,这类证据也有可能只是牵强附会出来的。既然有这样的可能xìng,就不能当成证据采用就是这么回事。当然,这只限于民俗学。”

    “原来如此啊。写记录的人很聪明,消息灵通是吗?换言之,可以再事后相像编造出动机或理由。证据有可能是捏造的,那法庭当然不会采用。”

    “是啊,不过这也是个陷阱。”

    “陷阱?什么意思?”

    “意思是……大逆转不止一次。”

    “大逆转?”

    “没错。假设有一个莫名其妙的习俗,表面上看它采用的是佛教的仪式,事实上却不是这是民俗学者所调查出来的。那么它到底是什么呢?接下来就是问题了。这里出现了一个谜团,在寻找答案过程中,找到了一个疑似是道教的证据,而且具有整合xìng。绝对就是道教没错这是第一个解答。但是学者怀疑道教与当地的氛围格格不入,发现了证据或许是捏造的可能xìng,结果颠覆了第一个解答,得到原来这是日本自古以来的习俗这个答案。这就是大逆转第二个解答。但是呢……”

    “……我懂了。”

    把它想成有一个暗自,为了隐藏真相,故意捏造出导出真相的证据。这种情况中,证据是捏造的事实曝光以后,证据就是去了效力,同时真相本身也被湮灭了。

    “简直就像侦探小说嘛。”

    牧场这么说,京极堂便无动于衷地说:“愈是虚构,就愈是现实。事实上,《庚申缘起》等文献应该是后世所制作的。而且也不得不承认,这些东西书写的意图十分明显,也难说是照实写下习俗的记录。话虽如此,但也成不了否定三尸说的根据。”

    “可是没办法证明的话……”

    “可以证明,因为全国各地都大大咧咧地流传着非知识分子语言所述说的三尸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