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3章,张弘范(第1/2页)  李云龙亮剑宋末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张弘范千里迢迢从鄂州赶回上都,一路上风餐露宿,受伤的身体有些虚弱,苍白脸上满脸的胡须更显憔悴。家中来信,这次回来将要被授予镇国上将军的军阶,任江东道宣慰使。

    他四十一岁的年龄就已是武官正二品了,是绝对的高官,大元的武将地位高,连皇帝都是武将,主持一方的也全都是武将,蒙元是军功立国。

    自蒙哥大汗六年开始,二十年的东征西杀,为大元立下了汗马功劳。平李璮之乱c南征襄阳c丁家洲之战,无不显示了他杰出的军事天才,深受忽必烈的器重。

    可是他却明白,自己是汉人,虽然对大元有无限的忠诚,有巨大的战功,血液里却流的不是蒙古人的血,融不到那天下最高贵的黄金家族里去。要保住荣华富贵,保住家族的兴旺发达,就要不停的立功,不停的战斗,他也是这样做的。

    蒙古贵族一向不相信汉人,虽有忽必烈的赏识,自己家族又是军事大家族,名将,能臣众多,贵族院里的那些挑刺的还算有几分尊重,但也还是要小心翼翼。

    张氏家族原本是金朝河北范阳大户,张弘范其父张柔官拜骠骑大将军,中都留守兼大兴府尹,河北经略使,行元帅事。后战败降元反金,授”拔都鲁”因灭金封万户后又封安肃公。张柔有九子,各有树建。张弘颜鄂州万户c张弘略顺天万户,加上张弘范,一家忠心耿耿跟随蒙古人,血液里虽没相通,骨子里却比蒙古人还蒙古人。

    不过家族里有些人觉得受到重用,感觉还不错,又为元灭宋立了汗马功劳,以为可以同蒙古人同起同坐,却不知在蒙古人心里你就是个奴才,用到你了,还有点用,就把自己当人,天下安定了你还是奴才。

    利用你时聪明人是要哄你的,那怕是你的敌人,心里恨的咬牙切齿,表面如春风一样温暖,蒙古贵族对张家就是这样,几十年后泰定四年张家的全部子孙后代全部处决,家产一扫而空,男屠,女眷都元兵被而死,仅存一美貌孙女,因王爷额深部下献给他奸污后,王爷感觉还不错,收了作妾。

    忽必烈在中午时分接见了张弘范,询问了南方战场的具体情况,张弘范就自己这一路的情况作了简单的汇报。

    元世祖忽必烈听了很高兴,缕了缕胡须,笑着对身边的大臣说:“宋帝已降,伯颜丞相押送到大都在途,仅余几个城池,阿术将军足也!”

    然后又翻了翻文卷,脸上霜起:“可惜我几万大军惨败ri běn,大恨,此仇不报,寝食难安哪!”

    几个朝臣也都赞同伐日,调集攻南宋的兵力,收集物资,集中缴获南宋的战船准备伐日。

    张弘范一听大吃一惊,刚想出口阻拦,一眼望去,尽是蒙古贵族大臣,战功显赫者甚众,小小的南方几个城池也许真的不需要什么武装力量了,自己开口会闹笑话的。

    回到家里,闷闷不语,蒙古人不懂汉文化,也不懂汉人对传承的重视。北归时,张世杰,文天祥等已拥立出逃的度宗庶长子赵昰在福州继位,号景炎。

    他非常的明白,南汉人有了皇帝,就有了希望,就有了旗号,就有了死灰复燃的可能,也有了忠君的对象,更会有跟随他的民众。

    那些蒙古军队和北汉军,新附军的暴行快要传遍了南方,可以想象有了新皇帝后反抗的激烈程度了。

    那些无奈投降的宋军,看到了希望,也不都想替元军卖命,或有反水的可能,或消极抗命。没有占领的地区,会拼命抵抗,即使将领投降,部众也不会跟随的。

    新皇一立,就是大旗一举,飘荡在南中国,举旗不定的宋军,乡勇肯定会有拼命的,两百多年的皇朝,忠君的一定不会少,如果不尽快扑灭,战事便会变的遥遥无期,弄不好就会陷入持久战争泥潭。

    深知蒙军作战方式的张弘范有点怕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