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之“尚书”卢植(第1/2页)  小A短评三国风云人物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我们知道卢植的名字一般多是通过小说中刘备出场的时候,知道他是刘备和公孙瓒的老师。在征剿黄巾军的时候,被小黄门左丰索取hui ,卢植不予,终被朝廷罢官问罪。后来何进谋诛宦竖的时候,曾经谏阻何进召董卓进京,可是何进不听,终于导致政变。而卢植在这场政变中“见宫中事变,擐甲持戈,立于阁下



    ”喝止段珪,救下何太后。在史籍中他还和河南中部掾闵贡一起追杀张让等人营救少帝刘辩和陈留王协。再后来董卓欲废帝另立的时候,时为尚书的卢植抗议说道“昔太甲既立不明,昌邑罪过千馀,故有废立之事。今上富于春秋,行无失德,非前事之比也。”董卓大怒欲杀卢植,幸亏蔡邕为卢植求情,议郎彭伯亦谏阻董卓,才得免大难。小说中所录卢植的故事大体如此,大体也与史实相符。



    在这里,议郎彭伯谏阻董卓杀卢植的话是这样的“卢尚书海内大儒,人之望也。今先害之,天下震怖。”



    从这句话我们可以感到卢植在当时的政治地位以及影响力都是很高的。那么卢植到底能不能担得起这样的评价呢?他又做过哪些事呢?今天小a就来说一说拥有海内人望的尚书卢植。



    卢植,字子干,涿郡涿县人。身长八尺二寸,声音如钟,可谓仪表堂堂。他出身布衣,家境贫寒,年少时与郑玄一起拜马融为师。马融是当时有名的儒学大师,也是出身外戚的豪门之家,所以在家里经常会举办载歌载舞的派对party,每一次都会有许多马融的学生前去围观,只有卢植一心向学,多少年间从没有看过一眼。马融也由此非常敬重卢植。这一段故事在小说中不知为什么却被按在了郑玄的身上。



    后来卢植学成回到家乡涿郡教学,闻名乡里。州郡多次召他出来做官,他都没有去。一直到大约公元170年前后,即建宁中期的时候,卢植才终于接受了朝廷的诏命,做了博士,开始了他的仕途。



    据《后汉书》记载,卢植“能通古今学,好研精而不守章句”“性刚毅有大节,常怀济世志,不好辞赋,能饮酒一石。”有人考证,三国时的一石相当于现在的十五斤或二十斤左右,虽然那个时候的酒度数是不高的,也就相当于现在的啤酒,不过能有这样的酒量,想来卢植也是个性格豪迈的人。虽然不能像李太白一样斗酒百篇,但是估计打打醉拳什么的应该还是不在话下的。这也就不难解释史书中关于他“以武素有名誉”的记载。



    公元175年,即熹平四年,因为九江蛮族造反,卢植被任命为九江太守,卢植到任以后很快就平定了叛乱。却因为身体状况不佳而因病辞官。不久 jiāng郡再次发生蛮族造反,朝廷因为卢植在九江时,对当地的老百姓有信义威望,而再次征召卢植为 jiāng太守。卢植深深地知道,治理地方关键在于不扰民,抓大放小,以清静为本。使得百姓安居,也就不会反叛了。



    公元184年,即光和七年,巨鹿张角发动黄巾起义,八州响应,天下震动。卢植临危授命,被朝廷任为北中郎将,领朝廷节钺,以护乌桓中郎将宗员为副将,率领北军五校士,征讨张角主力。当时给卢植的权利是可以调动天下诸郡兵马。卢植连战连胜,数败张角,斩获万余人。将张角围困在广宗城内。就在卢植挖壕沟筑围墙,积极准备攻城器械的时候,朝廷却派来了黄门左丰前来视察敌情。有人劝卢植向左丰行贿,卢植不肯。终被左丰嫉恨,他回到京城向灵帝禀报,诬陷卢植佣兵不动遗误战机,说卢植“广宗贼易破耳。卢中郎固垒息军,以待天诛。”灵帝大怒,免除卢植的一切职务,并用囚车羁押卢植回京问罪。幸亏后来接替卢植的皇甫嵩凯旋归来后,盛赞卢植的用兵方略,称自己打败黄巾军就是用了卢植的主意才能大获全胜。灵帝这才又重新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