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7章 茶叙妙谈身前事 闲聊勾结出歹计(第2/4页)  大唐战将王玄策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属于不同之国家,不同的民族。要是这吐谷浑早一些依附我大唐,我深信我定会和他们二人成为知己,犹如当年和东野先生那样的情深义厚一般!只可惜各为其主也只能如此,给予其一个好的归宿,也算是祭奠这片拳拳之情!”

    至此时,王玄策才深深明了李道宗的内心世界,果然英雄惜英雄!世界上哪有那么多的敌人,只是都为了秉承一颗忠心,为民族,为国家,各为其主罢了。总之,气节不能失,仁义不可丢,正义不可违!王玄策也被他这番话语,深深的折服,顿时对这个统帅佩服的五体投地。听闻李道宗点到东野先生的之时,心头又是一沉;这一沉又一次让李道宗察觉,与其藏着掖着,不如就坡下驴般,故而也带着对师父先前的一些疑惑,向其问到:“听此言,这东野先生和元帅莫非也是这般恩情!”

    李道宗随即就带着无尽的思念回到:“正是如此,这东野先生当年追随废太子建成,自玄武门之变后,原想着其可以依附当今陛下,同为大唐朝廷效力,可是在陛下再三挽留之下,依旧去意已决,云游四海。虽然在武德五年征讨刘黑闼之时与先生仅有短暂共事,但是先生之品性与德让我深深的折服,所以也算故交!”

    听闻此言,虽说王玄策的心情被李道宗的话语带动的起起伏伏。但依旧坦然的回到:“果然,英雄相惜!”随即又夸奖和应承了李道宗一番。

    至此时,王玄策才明了师父以前的简略之事!对师父的一片忠心,由衷敬佩!随着简短的话语,茶叙也在两人会心的笑意之间,宛然结束!

    人生,就是这样,当一个人认准你是他的仇人或者对手的时候,即使你没有做什么伤天害理或者对不起他的事情,他也依旧很难改变自己已经固化的观点,这就是先入效应。第一印象或者第一感觉往往对一个人来说真的很重要,而这也影响着两个人以后的关系。

    在重大战事的节点上,王玄策总能冷静的分析,出奇兵致胜。这李景恒正因为一直没有整倒王玄策,反而让其一路节节攀升,所以甚是耿耿于怀!虽然在父王的策划下,自己也立下了不少功劳,但是这些功劳在王玄策的面前,真的算不上什么。面对已经结束的战事,映衬在他心头的怒火,似乎又一次燃烧了起来

    在这场腥风血雨的争斗中,王玄策始终都是处在被动的地位,从一开始,面对荐书被盗,面对各种凶险,面对李景恒的陷害,他都一一走了过来。没有忘记师父的叮嘱,更没有忘记最初的梦想,人生最可贵的就是初心,只要初心不死,一切都会再有机会。因此,凭借着他的至诚初心,再加上不争功不抢功的心性,就这样一切随和的走着。

    在大唐初年,虽说已有了科举制度,但因为初创故而很不完善;门阀制度依旧影响着大唐选人用人的走向。而王玄策,因为出身的关系,似乎永远也逃脱不了直接被提拔的魔咒,能做的就是踏踏实实,一步步的来走向自己的人生巅峰。

    随着战争的结束,因为府兵制的原则,国家自是不会保留这么多常规兵力,所以大部分兵士解甲归田。凭借杀敌数量,分赏完兵士之后,就开始对这些将校论功行赏。按照王玄策的功劳,他肯定是会被提升为将军。

    李道宗也在考量着功劳簿的事情;应该举荐朝廷封赏王玄策什么呢?是让其留在自己身边,还是坚守边关,顿时难住了这位大唐元帅。通过上次茶叙,以及甚久之观察,这王玄策确实是一不可多得之人才,能文能武,是我大唐的后起之秀。但是转念一想,青年才俊提拔的太快也不是什么好事,何况他仅弱冠之年,更应多加历练。压制一下他的功劳,也不失为一件妥当之安排,只有这样才能不锋芒毕露。想至此,李道宗看着即将上报的功劳簿,也有了一些欣慰;这些日子,为这事实在是想了太多,也实在是太累了!

    话分两头,书说两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