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1章 使焉耆缔结合约 入龟兹暂时顺利(上)(第1/2页)  大唐战将王玄策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只见这王玄策顿了一下神之后,接着又说道:“可是万万没想到的则是,这麹文泰竟是如此胆小之人,他自以为咱们大唐与这高昌王城之间,相隔数千里的隔壁荒漠,大唐军队必不会至。

    只可惜他太不了解咱们大唐军队了。咱们的军队岂是能被,这恶劣之环境隔绝的吗?君不见当年咱们在冰天雪地之地,追击吐谷浑慕容伏允两千余里。

    当大军到达这碛口之时,麴文泰听闻此消息,顿时就给吓死了,其子麴智盛就继承了王位。再后来,咱们大唐军队就攻克了这高河城,麴智盛于是就投了降。其他城池也望风而降,一战得城二十二座,人口一万七千余人。

    鉴于高昌位置的重要性,还记得当时我初到京师,在江夏王的带领下,见到了陛下。再后来陛下就采纳了我和魏大夫的建议:用高昌人治理高昌人,将高昌改为西州,在浮图城置庭州,在交河城设置安西都护府,又将以前高昌掠夺的焉耆土地和百姓归还了焉耆。至此,一战而平定高昌。至今日,算下来高昌国已经亡了七年。这就是这高昌故地,为何还属于咱们大唐的原因了!

    “大哥说的对,这就是多行不义必自毙的下场,这麹文泰如此阳奉阴违,就该受到这样的惩罚”周曾颇为开窍的说道

    “呀哈,你今个怎么这么开窍”陈茂材随口又调侃道。

    “我向来也不笨呀”周曾立马就答复到。随着气氛的缓和,一行人哈哈大笑的,朝着前方走去。

    日出日落,又是一些时日的行程,他们就到了这高昌故都高河城。只见这高河城依旧是城墙高筑,来来往往的客商,让这个方圆七八里的都城显得颇为热闹,虽说高昌已灭,不过经过这些年大唐的署理,依旧保持这繁华。

    经过这一日的休息之后,又简单补充了一些食物和所需物品,一行人,就这样又上路了。目标一一一一焉耆国。

    虽说历史都是胜利人抒写的,但是在中国的历史中,纵览二十四史,秉承的原则基本都是,客观公正的观点。铭史以记之,正是为了警示后人,让后人少走弯路;只有这样,历史才会沿着正确的轨道向前发展,这就是中国历史与外国历史的不同。而这一份真诚,正是后朝人,为了前朝人秉承的客观,秉承的良心,秉承的史官基本之正义!

    但见这陈茂材,翻看这玄奘法师编写的《大唐西域记》这样给众人解释到:“这焉耆至今立国已有近千年,在《汉书西域传》已经有了记载。至如今这焉耆国东西长六百多里,南北阔四百来里。四面环山,道路险阻,易守难攻。泉水c溪流交织入带,故而引导水流灌溉田地,土地之上适宜种植的作物甚多;特产则有梨,并且颇为香甜酥脆。气候温和,民风淳朴,文字以吐火罗等梵文为主”

    当听闻此地出产的梨子颇为香甜酥脆之时,这周曾等人的口水,就这样滴溜溜的流了出来

    其实这焉耆的历史颇为复杂。虽说已经立国千年,并且自大唐立国以来,这焉耆国王龙突骑支也一直与大唐保持这友好之关系。再加上在贞观十四年也是因为焉耆的求助,李世民才为了维护西域的秩序,进而攻灭了高昌国。

    所以这龙突骑支也是颇为感激大唐,每年均是按时朝贡。可是人老了,有时候都偏爱自己的子女,在贞观十八年,其闺女也于前些年,嫁给了西突厥将军阿史那屈利的弟弟阿史那屈支。凭借这层关系,这阿史那屈利让其弟媳多番说服其父王龙突骑支。

    随着龙突骑支的年老多病,且对这个宝贝闺女宠爱有加,因此也就渐渐的倒向了西突厥。当时的安西都护郭孝恪,也派遣了好几个使节,劝说其回心转意,但是他依旧我行我素,鬼迷心窍,依附西突厥,不按时朝贡。

    介于如此的冥顽不灵,安西都护郭孝恪就以他的兄弟龙粟婆准为向导,进而杀进了焉耆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