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05章 一花一世界(第2/3页)  婚外热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膀,不以为然的说道:“不就是让死人活过来吗?”

    老者笑着摇了摇头,又对我说道:“不,不对。我先跟你讲个故事。曾经看过一个故事,说是有一个大户人家的小孩满月,请了许多人来祝贺。这些客人来了之后,说了很多祝贺的话。这个说这个小孩的面相真好,将来一定是个大官。那个说这个小孩的眼睛很有灵气,将来一定是个大才子。诸如此类。主人听了非常高兴,请他们就座吃饭。这时,突然冒出一个冷冷的声音这个小孩以后肯定会死掉。主人大怒,让说这句话的人赶了出去。”

    “这个故事所透露出的,无非就是人性的虚荣与不堪,但侧面体现的,即是凡夫对于死亡的畏惧。这种畏惧来源于对失去的不甘,希望有一个恒常不变的主体,渴望拥有永远不变的快乐。”

    “然而娑婆世界,即是堪忍,对于世事都无法把握。一切苦从因缘来,一切乐从善法生。即使是死亡,佛教亦是认为不是一种结束,恰恰是凡夫在因缘流转中的一种的过程。所以,死亡对于凡夫而言,是新的一期生命的开始,是新的一番因缘的显现。”

    “比如,我们常说的灵魂这个词,我人凡夫的精神主体,主要由眼识、耳讥、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这几种构成。前五识的作用在于了知外境,第六意识则以我执为根本来对外在的境界进行思维判断。末那识是执着自我的感觉、行为为一个真实的我,所以我执很重。阿赖耶识则是众生的行为、思想的总集,所以,众生的根身及宇宙,皆由其变现。”

    “也正是因极为注重自身善恶的因果显现,所以佛教也并不主张轻视此生的肉身。我们在思维佛法的种种功德的时候,更多的是应该去思考如何放下自我的执着。毕竟,即使是能够凭借自己的执着重回肉身,也终有因缘散尽、再入轮回的一天。”

    “正所谓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这就是所谓的生死,更别说起死回生,若是真有起死回生,那我放可不修行,只此寻找这起死回生只法即可,但世间怎会有这种违逆天到之法呢?”

    我所有所思的点了点头,又对老者问道:“您刚刚说,因注重自身的善恶的因果显现,这因果真如您所说的这么霸道吗?为何我从未听过因果呢?”

    老者听了我的话后,笑了起来,又对我说道:“有因,必有果。直接简单明了的阐述了因果的本质。因缘果报,也可以理解为因缘果,一粒种子埋进土里,如果没有水分养分和阳光照耀的缘,也未必能够开花结果。”

    “以老师为主,那么老师就是因,学生就是果,相反的如以学生为主,那么学生就是因,老师就是果。这是同时互存的因果关系。这种因果关系,非常错综复杂,从这一角度来看,这一因会产生这一果,但是从另一角度来看,这一因会产生另一果。总之通过正面和反面来说明,事实上是没有一个绝对的因,当然更没有一个绝对的果。”

    我听了老者的话后,还是满脸的疑惑,摇了摇头对老者说道:“我还是有些不太明白,您能说的在通俗一些吗?”

    老者听了我的话后笑着摇了摇头,并没有开口说话,而是端起桌上的茶壶,给我倒了一杯花絮露水,又对我说道:“你将这杯露水喝下去。”

    我满脸疑惑的看着老者,我刚来的时候还跟我说我的身体承受不住这么多的露水,怎么又让我我喝呢?“您不是说我的量只此一杯吗?为何又让我喝呢?”

    老者依然是指了指桌上的茶杯,对我说道:“你且只管喝下即可,无需管其他的即可!”

    我点了点头,依然是不明白他这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端起露水一口喝了进去,刚入口并没有觉察但有什么不适的,依然是觉得浑身很舒畅,流入喉咙那一刻感觉非常舒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